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与中国同为千年文明古国,自汉代发现“蜀身毒道”以来,两国的友好交往延绵至今。其间,双方基本没有刀剑相向的情况,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从未间断,这在世界历史发展中,都是一个奇迹。近代,中印两国都经历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辛酸,两国互为声援,最终赢得解放和独立。但令人扼腕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双方在漫长的边界线上发生一系列争端,甚至爆发战争。时至今日,边界战争留下的后遗症,仍然困扰两个亚洲大国的交流。那么,是什么导致两国在20世纪中期兵戎相见?我们认为根源在尼赫鲁的大国思想,由此造成印度政府对中印关系定位的失误,进而导致其边界政策一错再错。本文试以尼赫鲁对大国地位的追求为切入点,阐述在1950—1960年代的中印边界争端中,尼赫鲁大国思想对印度边界政策的确立、推行所起的作用,以及边界战争的失败对印度大国思想的影响。全文分五章。第一章论述青年时代尼赫鲁的大国梦想,并分析尼赫鲁大国思想在印度独立初期内政外交上的表现,提出了印度在对华关系上友好与限制并存的矛盾;第二章阐述中印边界问题的历史由来,分析尼赫鲁对英印战略边界思想的继承,表明了对华边界政策对印度国家战略的重要性;第三章阐述了尼赫鲁利用国际有利环境和对华友好关系,建立中印间战略缓冲的企图;第四章分析了尼赫鲁在大国思想刺激下,在边界问题上对中国步步紧逼,两国边界争端不断升级,最终酿成战争;第五章分析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后的南亚局势,阐述尼赫鲁对国家战略的调整,表明了边界争端对尼赫鲁大国思想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