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我国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背后大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如何来对这个特殊的群体实施文化教育?这是高校教育改革里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管理机构不健全,招生程序不规范,直接影响到学生运动员的招收质量,加上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且入学时降分的比例较大,为学生运动员入学后的学业完成带来一定的难度。2.我国普通高校的学生运动员的专业大多是学校安排或是在有限的专业里让学生运动员选择,学生运动员缺乏相应的自主选择权,致使有些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对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有一定的负面影响.3.我国普通高校对学生运动员的考核标准过低,导致有些学生运动员放松了文化课程的学习,更多地投入到训练,影响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培养质量。4.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和训练竞赛矛盾依然激烈,主要体现相关部门缺乏相应的协调管理、学生运动员时间上的冲突和精力的分配等。5.学分管理系统不完善,学分的设置和学分标准不够统一.运动训练竞赛奖励学分过多,降低了对文化学习的要求。6.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学制不灵活,缺乏弹性,大都和普通大学生一样;毕业形式比较单调。7.我国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动机不够。8.提高普通高校高水平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的对策为:A.健全管理机构和制度是关键。建立我国普通高校高水运动员的专门负责机构,各省市和高校建立相应的分支机构;高校竞技体育管理机构出台整套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制度,各高校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再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使高水平运动员的管理制度化.B.严格要求学生运动员是基础。转变学生运动员的传统观念,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严格要求,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C.高校有利实施和监管是关键.采用学分制,根据运动的实际情况采取弹性学制;采用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严格考核标准.加强学生运动员的学习成绩管理;文化课程学习要兼顾学生运动员赛期的影响;限制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时间和比赛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