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流量的地理变动——引力模型的解释与非解释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i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面对经济全球化不断强化的趋势,国内外市场逐步接轨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共同关注的主要课题之一。此外,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其中对外贸易的增长是重要动因,因此在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预期趋缓,以及近年来面临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与主要贸易伙伴间双边贸易流量的变动,研究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流量变动的决定因素,从而从理论及实践角度提出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法,运用面板数据从特定角度对中国对外贸易流向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观察贸易引力模型在中国对外贸易流量地理变动情况上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度。相关结果表明:贸易引力模型在解释中国对外贸易流量变动时适用性是很高的,决定我国对各贸易伙伴进出口规模的主要因素是我国与各贸易伙伴的经济总量、经济规模差异、空间距离、人均GDP的近似程度、经济一体化等,共同边界、共同语言、人口、汇率等影响因素较弱。此外,本文研究发现:在运用引力模型进行分析时,必须清楚地界定研究对象,因为模型的结果从不同角度考察时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的;用主要海运港城市的海运距离替代经济中心间的距离衡量贸易成本更为准确。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回顾了国外贸易引力模型和国内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概况。第三章是对我国对外贸易流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总量层次、洲际结构、国别结构对我国贸易流量的变动情况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引力模型理论提出了若干假设。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引力模型的理论推导,然后结合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情况进行模型变量的选择,建立最终引力模型形式,再对中国对外贸易流量地理变动进行实证检验,根据我国对外贸易流量地理变动的特点从时间、经济发展水平、地理距离角度对模型进行拓展,从多个角度分析引力模型的解释力度。第六章结论,结合前文的实证分析,指出贸易引力模型的适用性,并针对此提出改善引力模型运用的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人民币亚洲化应保持一个可控、自主、渐进过程。本文从货币职能的国际化角度对人民币亚洲化进程所须达到的基本要求出发,从人民币向东亚的输出和东亚人民币资本市场两大方面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