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详细讨论了在全IP移动网络内的各种移动性管理协议,包括用于宏移动性管理的Mobile IP和微移动性管理的Hawaii、Celluar IP及分层的Mobile IP.通过对上述三种微移动性管理协议的切换性能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了在未来全IP移动通信网中采用Hawaii作为微移动性管理的可行性.同时,该文还分析了当前实现QoS的各种机制,对IETF制定的两种QoS服务模型及互通方案进行了讨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在全IP移动通信网内保证端到端QoS的模型,包括接入网内的集成服务模型和核心网的区分业务模型.在接入网中,为了保证用户发生移动时的QoS,该文研究了一种将QoS信令RSVP与微移动性管理协议Hawaii作松耦合的QoS处理机制,以便能适应这些协议的各自独立发展和演进,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提高了移动终端在接入网内移动时的QoS.针对接入网之间的宏移动,该文设计出一种类升级方案,以保证切换时分组被优先转发到正确的移动终端,确保实时业务的QoS.为研究和分析全IP移动通信网QoS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以通用的开放源码的NS2仿真软件为基础,引入资源预留和微移动性管理仿真模块,通过扩充和修正,建造了初步的仿真计算平台.以树型拓扑模拟接入网环境,以802.11b的WLAN模拟移动用户的接入途径,针对确保型的实时话音业务(14.4kbps)和可控负载服务型的网络视频业务(150kbps),仿真分析了松耦合方案的业务性能.在忽略核心网影响的情况下,发现:在无背景业务流时,由于带宽充足,端到端时延和分组丢失率等较无耦合方案改变不大;在发生拥塞(大背景业务流)时,则比无耦合方案有很大的提高,能保证实时业务的正常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RSVP与Hawaii松耦合的方案,可以较好地克服切换的影响,切换导致的时延、丢包数目有显著下降,移动终端的接收速率突变范围变小,实时业务的QoS能较快地得到恢复.所以,松耦合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