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全IP移动通信网的QoS体制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学院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F2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详细讨论了在全IP移动网络内的各种移动性管理协议,包括用于宏移动性管理的Mobile IP和微移动性管理的Hawaii、Celluar IP及分层的Mobile IP.通过对上述三种微移动性管理协议的切换性能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了在未来全IP移动通信网中采用Hawaii作为微移动性管理的可行性.同时,该文还分析了当前实现QoS的各种机制,对IETF制定的两种QoS服务模型及互通方案进行了讨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在全IP移动通信网内保证端到端QoS的模型,包括接入网内的集成服务模型和核心网的区分业务模型.在接入网中,为了保证用户发生移动时的QoS,该文研究了一种将QoS信令RSVP与微移动性管理协议Hawaii作松耦合的QoS处理机制,以便能适应这些协议的各自独立发展和演进,同时又能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提高了移动终端在接入网内移动时的QoS.针对接入网之间的宏移动,该文设计出一种类升级方案,以保证切换时分组被优先转发到正确的移动终端,确保实时业务的QoS.为研究和分析全IP移动通信网QoS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以通用的开放源码的NS2仿真软件为基础,引入资源预留和微移动性管理仿真模块,通过扩充和修正,建造了初步的仿真计算平台.以树型拓扑模拟接入网环境,以802.11b的WLAN模拟移动用户的接入途径,针对确保型的实时话音业务(14.4kbps)和可控负载服务型的网络视频业务(150kbps),仿真分析了松耦合方案的业务性能.在忽略核心网影响的情况下,发现:在无背景业务流时,由于带宽充足,端到端时延和分组丢失率等较无耦合方案改变不大;在发生拥塞(大背景业务流)时,则比无耦合方案有很大的提高,能保证实时业务的正常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RSVP与Hawaii松耦合的方案,可以较好地克服切换的影响,切换导致的时延、丢包数目有显著下降,移动终端的接收速率突变范围变小,实时业务的QoS能较快地得到恢复.所以,松耦合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在密码系统中,密钥泄露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只要用户的密钥泄露,整个系统中通过用户密钥加密或者签名过的消息都不再安全。为了减少密钥泄露给用户带来的损失,Anderson在1997年
矢量量化是一种高效的数据压缩技术,以压缩比大、解码简单和失真较小著称,已被广泛应用于图像和语音压缩领域。本文以矢量量化技术在图像压缩方面的应用作为研究目标,详细阐述了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迅猛发展,用户期望获得多样化的数据服务,各类数据服务对无线资源需求的不断加大与可用无线资源的日益减少成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主要矛盾。如何在保证业务
Gallager早在1962年提出了LDPC码(亦称Gallager码)是一类可用非常稀疏的校验矩阵或二分图定义的分组码.他具有非常好的特点:性能接近香农限,描述和实现简单,易于进行理论分析
ENUM是由IETF提出的一项网络新技术,它采用Internet中的DNS技术和体系结构提供基于电话号码的通用目录服务,把E.164号码映射为IP网络中的URL地址,使得任何形式的IP通信业务都
掺铒光纤放大器具有增益高、噪声低、工作频带宽、输出功率高、泵浦效率高等优良特性,在系统应用中又有插入损耗低、对偏振态不敏感、信道间的串扰可忽略不计、对传输码率与格
信号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在介质的不均匀处被反射而产生回波.回波会对通信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从传统的模拟语音传输到现在的高速全双工数字通讯,回波抵消一直是通信系统中的一
宽带接入使接入网不再成为城域网与用户驻地网之间的速率瓶颈,用户通过宽带接入的方式,可以实现高速的上网业务.宽带接入系统位于接入网部分,从数据走向上,可以分为上行方向(
该论文详细研究了盲信道参数估计算法和性能分析.论文对CDMA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参数估计和智能天线技术中的DOA参数估计进行了算法研究和性能分析.LAS CDMA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
移动网与智能网的综合是未来实现全球个人通信业务的技术基础.实现移动网与智能网的互联是实现综合的第一步,也是移动智能网的关键技术.针对移动网与智能网的互联,ETSI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