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女性婚礼服的民族性及创新设计研究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2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之大事,仪礼之俗规。而婚礼服正是婚礼仪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我国的主体民族的汉族婚礼服更是在历经朝代的更迭和风俗的流变后,在绚丽多彩的中华服饰文化和婚俗文化中绽放绚丽的光彩,展现了一幅鲜活生动的风情画卷。面向目前的婚礼服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大量的西式婚纱正在迅猛的吞噬着我们,这使我们不禁思考:作为拥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如何保护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民族婚礼服迫在眉睫。环视周邻: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对其民族婚礼服保护尤佳,诸如日本女人的和服、印度女人的丽莎,不仅延续至今作为其婚礼服外还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广为传播,这是我们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因此我们急切的需要符合时代特征的汉族女性婚礼服创新设计。汉族女性婚礼服的出现与发展是伴随着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的,离开了对民族性的研究只谈女性婚礼服的设计只能是民族元素的堆砌叠加而毫无“灵气”可言,更谈不上“中国味道”。   本文通过对汉族女性婚礼服的追溯研究,对汉族女性婚礼服历代更迭流变和文化背景中整理归纳出具有民族性的表现形式,从其历代代表性的民族元素出发,历经传统图案、色彩、面料与工艺以及种类的寻源,探究在我国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女性婚礼服的文化底蕴,抽取挖掘民族元素中的“神韵”,并取西方婚纱之精华,结合现代婚礼服的流行趋势和手法来进行创新设计研究,并通过实践为汉族女性的民族婚礼服提供微薄的借鉴。
其他文献
期刊
姜丹书(1885-1962)民国美术教育家、艺术理论家和国画家。他作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和美术理论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姜丹书1911年毕
本文以时间作为中轴线,围绕古代中西色彩做横向对比,分别以拜占庭式镶嵌画、哥特式彩绘玻璃与《簪花仕女图》为例浅述中西方绘画在不同时期对色彩选择的异同。  全文共分为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