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注与金融支持力度是促使我国经济更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选择。当前,我国正积极筹备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重点扶持与发展包括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在内的新兴产业领域,并逐步将其提升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同时,我国央行亦发布公告要求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快信贷结构优化进度,加大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从而促使资源更加有效的配置,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开发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金融产品、抢占其市场份额将成为未来我国银行体系发展的方向决定了未来银行业的主要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而,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注度也是大势所趋。研究的路径首先从文献研究出发,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KMV模型度量企业信用风险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为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做铺垫。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特征,总结出其信用风险不同于传统产业企业的成因,并客观阐述了我国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风险的管理现状;其次,运用理论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商业银行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及信贷过程信用风险度量的重要性;最后利用实证分析法,从商业银行的视角,运用KMV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进行度量研究。将KMV模型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利用数学推导和MATLAB编程输出模型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违约距离,采用对比研究法设置与正常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对照组,分别通过对比组间违约距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违约距离对各参数的敏感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组间上市公司理论预期违约率EDF的信用评级比较这三个实证过程,逐步加强对实证结论的验证,即之于商业银行,正常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的潜在信用风险要小于ST公司的信用风险。针对上述结论,为商业银行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信贷业务往来中产生的信用风险提供了有效地度量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企业信用评级参考,从而银行在考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几大行业中的企业进行信贷支持时,能够有的放矢的选择信用风险较小的投资对象,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