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7年河南大学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开始,所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均进入河南大学法律系攻读法律专业,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2002年到目前河南大学的高水平运动员均进入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河南大学以培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掌握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体育特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为培养目标。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教体结合”的办学思想。其动因是解决好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素质薄弱和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学校管理层没有树立正确的高水平运动队发展观念,没有正确认识到高水平运动队的建队目标,因此,探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非常重要。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是一个艰巨、复杂的项目工程,其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比如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运动员的实际水平不相符合、专业课程考试方面存在问题等,造成专业课程知识薄弱,专业水平低下,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就业的需求,同时,这种状况也直接影响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办队水平和健康发展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从这一视角与研究目的出发,以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专业课程学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专业课程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在整体了解与分析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专业课程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有效缓解“教训矛盾”提升高水平运动员专业课程学习效果,提升专业能力的对策,为高水平运动员未来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拓展就业渠道奠定基础,研究结论如下:1、有很大比例的高水平运动员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从而影响了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效果。2、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专业课程的设置不符合高水平运动员的基本知识水平,课时的安排和课程内容的设计缺乏合理性。3、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课堂管理不严格,需要针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基础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4、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学习评价方式单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不能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真正的专业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缺乏公平公开性,不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受重训练、轻学习的环境影响大,对学习的态度不端正,不能正确的认识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兴趣普遍不高。6、河南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训练缺乏科学性,对专业课程学习和训练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建议:1、明确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加强日常学习管理。2、根据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知识基础,制定适合高水平运动员的课程教材,合理安排课时,培养其自信心。3、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高水平运动员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高水平运动员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4、完善学习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提高考核质量。5、要端正高水平运动员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6、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与学习时间,训练要科学合理,从根本上解决学训矛盾,确保学习精力与训练质量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