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面对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服务经济等新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原有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改革的关键期,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历史的必然,必须实现从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力资本质量红利的转换。很多学者提出就业问题如何得到更好的解决将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毅夫认为,中国要想发展内需驱动型经济的关键前提就是提高我国的就业质量,因为就业质量的提高意味着改善社会收入结构,扩大社会消费总量进而使得我国形成具有强大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因此,本文将围绕就业质量对我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前瞻性。本文基于就业质量与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关系,测量浙江省目前的就业质量水平,以就业质量对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展开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的文献的基础上,对就业质量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简要描述了浙江省就业质量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其次,详细分析了就业质量影响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然后,结合浙江省的相关经济数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对就业质量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最后,根据上述的分析和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以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就业质量的提高与经济转型升级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就业质量水平的提高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有着正向影响。从生产函数中可知,经济作为产出结果是受就业投入要素的影响而变化的。就业质量作为就业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增强社会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来拉动内需,通过刺激生产者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转型;通过依靠高质量就业所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高质量就业吸引更多劳动者来城市工作、生活,推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同时形成不同层次的消费结构进而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因此,就业质量从三个不同方面来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转型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