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及血浆、骨髓内,以溶血性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人兽共患病。为了解东北三省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状况及基因变异情况,本试验应用PCR技术对东北三省的600份猪血液样本进行了检测,并选取相对保守的16S rRNA核苷酸序列作为分析对象,对吉林株、辽宁株和黑龙江株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亥苷酸序列进行测序,比对其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猪附红细胞体阳性率为93.5%(187/200),辽宁省猪附红细胞体阳性率为89.5%(179/200),吉林省猪附红细胞体阳性率为91.5%(183/200)。同源性分析显示,黑龙江株、辽宁株与广东株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同源性最高,均达到100%;吉林株与美国株猪附红细胞体的基因同源性最高,为9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黑龙江株与辽宁株猪附红细胞体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吉林株猪附红细胞体较远。研究表明,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猪附红细胞体感染情况严重,吉林株、辽宁株和黑龙江株猪附红细胞体16SrRNA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检测技术,LAMP技术以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准确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可以替代PCR方法的新的核酸扩增技术,在核酸的研究、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动物胚胎的性别鉴定和转基因食品检测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鉴于国内外尚未见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猪附红细胞体的报道,本研究针对猪附红细胞体的16S rRNA基因的保守区用LAMP在线设计引物软件设计引物,对内引物浓度、外引物浓度、Mg2+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LAMP诊断方法,并对建立的猪附红细胞体LAMP检测方法进行了敏感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LAMP技术成功检测到猪附红细胞体基因区,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到能检测23.7fg/μl,比PCR方法高10倍;未扩增出新孢子虫、弓形虫、瑟氏泰勒虫的特异性条带,具有较好的特异性;通过对5个不同批次模板以及对同一模板进行5次扩增,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吉林省延边地区的24头份猪血液样本进行检测,检出率为95.9%,表明LAMP技术可应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快速检测。结果为东北三省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数据,为该病的快速诊断提供了特异、敏感、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