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u5222168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纵观世界风云,统筹国内外大局而提出的一项新的经济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绵延数千里,秉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诚邀广大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俄罗斯和中亚国家正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对推动丝路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俄罗斯主导,俄白哈三国共创的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成立,随后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两国先后加入该联盟。作为同是面向欧亚大陆的经济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合则双赢,斗则互伤。鉴于此,2015年5月,中俄两国领导人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丝路带与欧经盟的对接合作自此正式拉开序幕。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为切入点,结合国际关系学,地缘政治学,国际经济学等,运用案例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进行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背后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旨在通过更加紧密的联系与合作,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型国际关系,进而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与持续繁荣。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理论基础,欧亚主义理论经历了从古典欧亚主义到新欧亚主义的演变和创新,其核心思想在于联合后苏联空间内国家,建立统一的大陆市场,进而形成区域共同体。本文通过对丝路带与欧经盟二者的系统比较,分析其共性和差异,明确二者实现错位发展、顺利对接的可行性。随后,通过大量案例和举证,阐释丝路带与欧经盟的对接动力,并分析对接障碍。最后,提出丝路带与欧经盟的对接方案,确立其基本架构,提出三种对接模式:双边对接、多边对接和平台对接,并总结对接的三条路径:以多方主体为推力,构建合力机制;以实体项目为抓手,推进全面合作;以自贸区建设为目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
其他文献
自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逐步塑造并发展了具有鲜亮特质的政党文化。但是长期以来,党的文化建设问题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进入二十一世纪,为了更好地
通过对2015年高考理综课标卷Ⅱ生物试题的解析,梳理出理综课标卷Ⅱ生物试题具有注重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的考查、重视信息获取能力的考查、突出对实验的考查、注重与现实生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