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系”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在有关中国社会与文化的研究中,“关系”一直是学界感兴趣的题目之一,而人类社会的亲缘关系是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关注的重要课题。赠送礼金和记“帐本”是中国和其他亚洲社会广为流传的风俗,是镶嵌在农民生活中的日常事件,“帐本”是变化着的人际关系的资料库,它是送收双方关系距离的很好的测量工具。在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农村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国家投巨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了解农村的基本生活状况和文化变迁,是有必要的。 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多数研究集中在“关系”本身的理论研究、礼物交换过程中的原则等方面,而对于在礼物交换关系网中的成员的亲缘距离多是一种从理论层次上的阐述,对于现阶段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农村关系网的结构分析的较少;而且从关系距离的角度对农民的互动进行分析探讨的很少。 本文以H村X家的“帐本”为切入点,通过田野工作来考察关系的血缘距离、空间距离及其变迁。首先,将亲缘关系划分为:本家人、姻亲(姑姑家、姥姥家和姨姨家)、族亲和朋友,并通过“帐本”上的金额论述四者的关系;其次,笔者将空间距离划分为——村庄内、村外镇内、镇外来分析参加仪式成员的空间距离;最后,笔者通过对1980年和2007年“帐本”的对比,分析了关系距离的变迁。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得出以下结论:(1)“本家人”、“姻亲”、“族亲”是中国传统农村的社区资源,在现阶段仍是村落居民的重要的可动员资源,同时,“朋友”已逐渐成为现代农村居民的可动员、可利用的社区外资源,并可以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乃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重要的社会网络资源;(2)亲缘关系的空间已不再局限在“村庄内”、“村内镇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亲缘关系的空间距离正在扩张,同时处于“镇外”的姻亲和朋友是农村居民的重要的关系网络的节点,充当着扩展关系网络、获得社会资源的角色;(3)关系距离受到国家权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