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椭圆玫瑰树碱(ellipticine,EPT)是一种抗肿瘤药物,但因其疏水性和细胞毒性限制了在临床上的应用。自组装多肽EAK16-II(EAK)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纳米载体,能够对EPT进行修饰、包裹,将其靶向释放到肿瘤组织,降低其毒副作用,提高其疗效。本研究我们考察了单用EPT和多肽载体包裹EPT后大鼠体内EPT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情况以及体外肿瘤细胞活力,细胞凋亡情况和裸鼠体内抗肿瘤药效学的作用。 方法:1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配到EPT组和EAK-EPT组,EPT组大鼠尾静脉注射EPT,剂量为20 mg/kg;EAK-EPT组大鼠注射EAK-EPT复合物,其中EPT剂量为20 mg/kg,从血浆中分离EPT并采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作为内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20只健康 SD大鼠随机分为4组,EPT1小时组和EAK-EPT1小时组各5只,EPT3小时组和EAK-EPT3小时组各5只,EPT组大鼠尾静脉注射EPT,剂量为20 mg/kg,EAK-EPT组大鼠注射EAK-EPT复合物,其中EPT剂量为20 mg/kg,1小时和3小时后取出心脏,肝脏,脾脏,肾脏,胃,小肠,肺,脑,肌肉,睾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获得组织中EPT的药物含量。A549肺癌小鼠模型24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EAK组、EPT组、EAK-EPT组,每组6只小鼠,EAK组给药剂量为22.5 mg/kg、EPT组给药剂量为11.25 mg/kg、EAK-EPT组给药剂量为22.5:11.25 mg/kg,每日给药一次并称取体,14天后处死,剥离肿瘤组织并计算肿瘤抑制率。体外通过MTT实验及TUNEL实验考察EPT及EAK-EPT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株的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EAK-EPT组与EPT组相比较,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有明显的差异,达峰浓度降低,半衰期延长,清除率降低,平均驻留时间及药时曲线下面积增加,表明载体包裹后药物代谢的速度明显滞后于EPT单体,EAK作为药物载体,能够缓慢释放EPT,延长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同时达峰浓度降低,表明经载体包裹后,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较为平稳。EAK-EPT组与EPT组的裸鼠体内抗肿瘤实验及体外细胞活力和凋亡实验表明:经载体包裹后,药物毒性降低疗效增加,并且能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结论:自组装多肽EAK16-II不仅能够提高疏水性药物EPT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而且能够增强 EPT在抗肿瘤方面的活性,同时能在体内环境中缓慢释放EPT,使其发挥较稳定的抗肿瘤活性,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因此,自组装多肽EAK16-II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药物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