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是一门具有区域性、联系性、综合性、动态性特点的学科。在一个特定的区域空间里,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的结构系统,一种地理要素的变化将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体的变化。根据地理学科的这些特点,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就应该重视地理知识的联系性,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地理事物,从地理知识的表层和深层变化与联系去认识理解地理知识,重视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等方面的认知规律。心理学中的变式和变意概念,是用来说明个体学习的两种认知机理,对那些具有联系性的复杂知识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利用价值,可以应用于对地理知识学习的教学研究之中。地理学研究的范围比较广,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我们可以将整体分解,对各地理要素进行研究,然后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中。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案例说明地理问题变式与变意的设计原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本质的变化,探求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对地理空间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用开阔的思路、灵活的思维理解地理教材,掌握地理知识,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并解答,培养其多变的思维品质、创新的思维意识,发挥学生创造的潜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本文秉承教育部关于专业硕士关于论文写作的要求,在运用心理教育理论分析的同时,通过大量教学案例,对教学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和分类,力求提高学与教的有效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对中学地理具体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