钽酸锂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特性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基于钽酸锂(LiTaO3)晶体材料的热释电红外探测器具有抗辐照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好、灵敏度高、生产一致性好等特点,世界各航天大国纷纷采用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替代原有的热敏电阻型红外探测器。迄今为止,国际上对钽酸锂热释电探测器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但国内对此的研究尚有不足,探测器结构设计还不成熟,对敏感材料的研究也有待提高,例如钽酸锂敏感材料的制备和减薄。本文首先对热释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对敏感元不同备选材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综合各方面因素采用钽酸锂作为探测器的敏感材料。重点研究了热释电探测器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并结合大量的仿真和分析得出了理论上最佳的设计值,此外还开展了钽酸锂的减薄工艺实验,制备了厚度为28μm的钽酸锂晶片。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集总参数模型,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支撑结构(既:双腿、四腿、五腿),通过改变敏感材料的厚度,对不同支撑结构下热释电探测器的电压响应、噪声、探测率等电学性能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到探测器电学性能随结构和敏感元厚度变化的数据和趋势,为敏感材料参数的选择和器件的结构优化提供了依据;2、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针对几种热释电探测器结构的热学和力学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敏感材料厚度、支撑结构以及桥腿高度对热释电探测器的热学和力学性能影响,综合考虑以上性能提出了五腿结构、敏感层20μm的结构模型;3、基于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的讨论,对钽酸锂晶体的减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和工艺步骤,制备出性能较好的钽酸锂晶片。
其他文献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技术一直的不断发展,有着高频特性、功率特性和低噪声特性等优点的微波单片集
通讯事业的蓬勃发展已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高容量的微波通信越来越重视“频率复用”这个概念,其目的就是为了能让日渐拥挤的频谱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滤波器和正交模转
辉格问题强调以现代科学知识为衡量标准去评价历史事件对目前科学知识的贡献程度,而不是站在真实的历史视角去审视历史事件,这样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研究偏差。古代中医文化在认
长周期光纤光栅是一种能够将纤芯基导模的光耦合到同向传输的包层模中的新型光纤器件。因其具有结构简单、无后向反射、插入损耗低等优点,长周期光纤光栅被广泛应用于通信以
文针对主动夜视成像系统,提出了采用激光距离选通的技术实现对5km处的中型汽车等典型目标成像的超远作用距离微光成像系统的设计。系统地论述了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的结构、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作为现在常用的基因工程菌株,常常会用其单倍体进行基因改良操作来达到基因工程菌株纯化的目的。在通过对毕赤酵母X-33培养过程中不同温度、碳源、盐
故障是导致产品无法达到指定功能或性能衰退导致无法达到指定要求的状态。在电子系统的设计生产中模拟电路故障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电路的故障在使用过程中是无法避免的,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两支不同力量,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角色各异,互有专长。两支队伍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共进,实现教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融合互
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敏电阻可广泛应用于抑制浪涌电流、温度测量和温度补偿等方面。本论文以Mn-Ni-Cu基NTC热敏电阻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化学组成、制备
本文利用浙江省杭州市三墩镇1343个农民样本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城郊农民参与素质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郊农民参与素质培训的意愿受家庭劳动力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