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浅针配合盐酸氟西汀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探索浅针在抑郁症中的治疗作用。研究方法:选择抑郁症中肝气郁结型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浅针配合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两组盐酸氟西汀的用法用量相同,均为20mg/日,每日早饭后30分钟服用,持续治疗6周为1个总疗程。浅针穴位:参照导师组治疗抑郁症临床经验用穴拟定,取穴:神庭穴、百会穴、双侧内关穴、双侧太冲穴(泻法);双侧神门穴(补法)。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浅针神庭、百会、双侧内关、双侧太冲,实施泻法;双侧神门用补法。每个穴位每次治疗均完成2个治疗量,每周治疗3天(周一、周三、周五),持续治疗6周;观察:(1)所有病人在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治疗6周后评定HAMD17项抑郁量表;(2)根据中医郁证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主要症状观察,并量化评分,共17分,于治疗前后评定;(3)应用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盐酸氟西汀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在治疗第1周末时开始记录。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统计分析数据。结果:1、两组在性别比例、年龄、病程长短、HAMD抑郁量表评分、中医症候量表评分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浅针配合盐酸氟西汀组)治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对照组(单纯盐酸氟西汀组)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两组临床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HAMD评分: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两组间的HAMD量表总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症候量表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6周末,两组间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疗程中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浅针配合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2、浅针配合盐酸氟西汀能较快速、全面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且副作用少,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安全等特点。3、浅针克服抗抑郁药物治疗副反应多、起效慢等缺点,能较快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