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综合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目标新的历史阶段上,如何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使得对方开放政策效益最大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巨大理论战略课题。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特点,将经济全球化理论和发展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对全球化的内在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论证了商品国际流动、资本国际流动和要素国际配置的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并从经济全球化的偏向机制的新视角,对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必要性、现实障碍与战略调整等方面做出新的经济学研究和解释。论文分为引言与正文四章:引言主要阐明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内外时代背景;综述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趋势与本课题的研究视角;阐述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第一章为理论创新,主要论述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从理论上探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与本质,着重论述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偏向机制,分析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的主要表现与形成根源及其对世界经济失衡的影响。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论述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主要特征,指出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国家对外经济发展面临一种不同于以往世界经济发展特征的国际经济环境,各国要在要素国际流动导致的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进程中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式并参与国际竞争。第二节揭示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的主要表现与形成根源,从理论上建构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商品国际流动、资本国际流动和资源国际配置的三重机制及其偏向结构。第三节探讨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对世界经济失衡的影响,论述世界经济失衡的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这一根源,以此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下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为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全球化机制与一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互动关系基础上,重点论述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下我国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利弊与转变障碍。本章包括四节内容,第一节阐述我国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特征,探讨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与我国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关系,论证与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的被动适应是中国粗放型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和发展的根源。第二节分析我国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审视我国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指明加快转变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第三节探讨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下我国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障碍,指明经济全球化的偏向机制进一步固化和强化了中国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对传统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成为当前中国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障碍。第三章为战略调整,主要研究经济全球化偏向机制下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是基于经济全球化的三重偏向机制,提出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调整方向和政策重点。本章包括四节内容,第一节论述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方向和主要战略道路,指明中国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以实现更高效益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为基本准则,为此需要在外贸战略、对外金融战略、外资战略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与提升。第二节论述经济全球化商品国际流动偏向机制下我国的外贸战略调整战略,提出实现质量型、效益型外贸战略升级的基本要求和政策重点,分析自主创新和要素培育对我国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性。第三节探讨经济全球化资本国际流动偏向机制下我国对外金融战略调整,指明现阶段我国对外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重点。第四节阐述经济全球化要素国际配置偏向机制下我国的外资引进战略和对外投资战略调整,提出提高外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的主要政策,论述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相关支持政策。第四章为转变意义,主要论述中国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家意义与世界意义。本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分析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论述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收益、实现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推进体制改革深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二节分析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论证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减少国际经济摩擦、加强各国经济合作、减轻世界各国面临的资源和能源压力、实现更为均衡的、更高总收益的世界互利共赢等方面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