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缩小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投资需求和实际所获投资额度的缺口,选择PPP模式能直接影响并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供需不一致的实施效率问题。由于PPP项目具有投资额度巨大且高度集中资本、投资期限较长且投资回报不高、利益相关方多且各方逐利目标不一致等特征,有大量PPP项目在实践操作中岌岌可危,项目在特许经营期未满时却面临提前终止甚至失败的情况频频发生。如何有效防范和规避PPP项目发展的不利因素,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识别并管控工程项目风险,在PPP项目提前终止后如何确定补偿方案不仅成为了当下重要的研究议题,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如下详细研究: 首先,本文基于提前终止特许经营项目的改革发展及阶段性挑战提出相关的研究背景,同时说明了PPP项目提前终止的基本概述及相关理论:提前终止补偿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项目再谈判理论,权责分担理论,给出了支撑本文论点的基础理论体系,然后基于扎根理论这一质性研究方法对PPP项目提前终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通过100个项目案例文献收集和专家半结构化访谈识别及修正核心概念及影响范畴,最终得出35个PPP项目提前终止的初始影响因素。 其次,利用因子分析法通过相关性分析、提取因子、因子旋转、因子命名及权重设计等检验分析后,将35个初始影响因素聚合成了9类关键因素并根据权重求出排序前10名的PPP项目提前终止的关键影响因素,再用ISM方法建立了PPP项目提前终止关键因素解释结构模型,此模型反映了前10个提前终止的关键影响因素的影响作用及路径,模型最终为4层因素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项目筹资及目标收益、趋势预测及资源竞争、政策法规及项目管控、政府调控及决策管理,其中根源关键影响因素为“公共部门决策及管理不善”。 最后,以阶段为导向将前文研究成果即提前终止前10个关键影响因素划分至PPP项目的5个发展阶段,分析各阶段关键因素的防范对策,再针对PPP项目全寿命周期阶段提出项目前期阶段事前补偿担保、建设阶段事后补偿方案及运营阶段补偿方案,对补偿价款构成、补偿方式选择、补偿责任分担主体划分等进行了阶段性方案研究分析,并对优化补偿方案提出调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