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绿色社区的创建与评估——以南京市S村为例的社会学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qz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农民和农业在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牺牲了自己的利益,农村社区作为居民赖以生存的空间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在政府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笔者认为我国农村绿色社区研究的重要性正日益突出,有利于发现问题和实践建设。针对的是环境保护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关联性,有助于从根本上拓展和对待环境问题,为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开启新的里程。 本文以多重理论视角为指导,在分析和探讨国外农村绿色社区建设的基础上,总结其发展经验和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和个案分析,详细描述了以南京市S村为典型案例的农村绿色社区创建情况,通过访谈以及问卷发放对S村绿色社区建设的硬件和软件状况进行评估,对创建过程中出现的硬件和软件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笔者在对典型案例的解析及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而总结出目前南京市农村绿色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试图运用相关的社会学理论知识,构建出南京市农村绿色社区建设的基本框架体系以及建设农村绿色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期望能够进一步加强农村绿色社区建设和评估的规范性和完善性。动员社会各界关注目前农村的环境保护问题,端正相关部门认识态度,呼吁政府加强对创建农村绿色社区的重视度,切实为广大农民打造“绿色”生活方式,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了实地研究方法,以大量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对农民的生育理性尤其是男孩偏好的形成及存续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农民理性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农民生育
浙江南部的Y市L镇是我国著名的“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伴随改革开放的发展,经过近三十年的历程,该镇已由一个农业镇演进成为我国国内首屈一指的“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伴随着该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对社区的依赖日益增强,社区也因此承担起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功能,社区治理目前已经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非政府组织作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