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与自然山水的关系向来密切。从人类诞生至今,99%的时期是在山林原野上渡过的,山地作为城市的自然环境景观,容纳、支配着城市中的各种功能活动,并从精神上、物质上长久深远地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度,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3%。以重庆为代表的许多城市依山而建,自然水陆交汇,城市高低错落,形成了山、水、城、人共存共生的城市景观特色。丰富的山地空间格局形成了多样的交通网络与景观界面,盘绕起伏的道路、河道、码头等构成了山地城市景观的独特风景。 重庆山地公园,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地质形态、植被生物的特殊性,其开发建设面临着更为突出的生态问题,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因素,原有的自然植被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和破坏,造成乡土植物和地带性植物群落的退化甚至消失,以及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重庆山地公园开展植物景观构建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本文以重庆典型山地公园为例,将生态恢复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山地这一特殊、复杂的生境中,并结合园林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园林植物资源学、生态工程学、生态伦理学、林学、土壤学、地质学、水土保持原理与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构建的原则和方法、对策,探寻重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的生态性和视觉景观性的结合之道,力求为建立景观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兼备的新型持久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全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重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发展概况和问题分析:对重庆山地植被概况和公园植物景观综合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重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2、重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构建的综合探究:对影响植物景观健康、持续发展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分析,在从生态景观和人文美学两个层面思考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重庆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构建的总体性原则和方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