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利用近期更新的信息所作的预测性判断。因为会计估计的确认和计量带有强烈的主观因素,且由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对公司情况的了解相较公司管理者具有信息传递的不对称性,不能很好的评判上市公司和企业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因此会计估计及其变更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用来润色报表,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国内外对于会计估计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以满足市场需要,相关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暂有空白,上市公司钻不完善会计准则的漏洞。愈来愈多的上市公司高级财务人员操控财务报表,按照企业需要实行会计估计变更,无视市场检察,破坏股民和债权人对企业的信心,扰乱市场良性健康发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写作初衷、引用国内外会计估计言论。理论分析部分介绍了会计估计变更的概念及相关项目、会计估计变更的理论基础及盈余管理的概述及其相关理论。理论部分选择了国外的经典代理理论。并且,还围绕我国实际国情进行了一定的理论解释。通过对案例公司和全行业会计估计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了企业做出会计估计这种会计处理行为的几种原因:一是理论背景下的契约因素;二是市场环境下的政策监管因素;三是企业治理下的管理因素(经营需求和管理层需求);四是其他因素。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现状,探讨其中问题的解决对策及建议,并同时结合Z公司为案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上市公司而言,变更前的合规和变更后的监查,不仅需要企业本身完善披露和列报,也需要编制财报的财务人员提高执业能力和素质;二是对企业外部股东而言,股东对于会计估计变更的企业提高关注敏感性,对这种变更造成的经济后果提高警惕,判断准确的会计信息影响;三是对外部监督而言,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制定协会、证监会、由第三方审计机构派遣的注册会计师,这三层“保险”必须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估计变更的公允性,使之能够准确计量,不能使信息使用者错误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