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歧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研究者大多以同音同形歧义词、同音异形歧义词和词类歧义词作为实验材料,探究语境和歧义词的相对意义频率对词汇歧义消解的影响。但是,对同形异音歧义词的研究还不充分。另外,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语音信息(音段和超音段信息)在词汇识别中的作用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那么,它对词汇的歧义消解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研究采用累积窗口法,以9~13岁儿童为被试,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在中性语境(解歧信息位于歧义词之后)和偏向语境(解歧信息位于歧义词之前)中考察语境和语音信息对同形异音词歧义消解的影响。其中,语境的偏向性分为支持歧义词的主要意义或次要意义。语音信息方面,根据同形异音歧义词的音段信息(辅音、元音)和超音段信息(声调),目标词包括:声调不同的同形异音词,如东西(dong xi/dongxi);韵母不同的同形异音词,如大夫(da fu/dai fu);声母不同的同形异音词,如重读(zhong du/chong du);非歧义控制词。在实验一中,解歧信息位于歧义词之后;而在实验二中,解歧信息位于歧义词之前。实验时,要求被试阅读包含目标词的句子并回答问题。计算机自动记录被试阅读目标词和解歧信息的时间,以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实验结果显示:(1)在中性语境中,当语境偏向次要意义时,儿童对歧义词解歧信息的加工优于对非歧义词语境信息的加工。(2)在偏向语境中,当语境偏向主要意义时,儿童对歧义词意义的通达优于语境偏向次要意义时的情况。(3)在偏向语境中,当语境信息偏向次要意义时,儿童对韵母不同歧义词的加工优于对声调不同歧义词和声母不同歧义词的加工。(4)语音信息、语境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影响同形异音词的歧义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