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铣削高温合金GH4169工艺参数优化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ngwei078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零件小型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微铣削加工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微切削属于新兴领域,加工方法没有趋于成熟。微切削加工尺寸微小,表现出尺寸效应,宏观切削理论已经无法适用。因此,加工时对于切削参数的选取没有合理可靠的依据。实际加工时,对切削力、切削温度等方面的数据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就要求基于目标对切削参数进行预测和优化。镍基高温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和抗蠕变性能,强度高,适用于高应力应变和高温状态。广泛应用于航天和船舶等领域。基于以上观点,本文进行了如下工作:  (1)为了探究高温合金GH4169的最小切削厚度,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二维微车削高温合金 GH4169 正交模型。刀尖半径设置为 0.015mm,以切削厚度为变量,进行了 5 组实验,分析 GH4169 材料切削过程中刀具切削力和材料切削温度的变化情况。根据结果可知,随着切削厚度的增加,进给方向的切削力随之增加,垂直进给方向的切削力则先增大后减小,工件的最高温度随着切削深度的改变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切削力和工件温度的第一次升高又降低与传统切削规律不符,这是由于尺寸效应引起的。由这些表现分析可得,材料的最小切削厚度大约为0.4r即0.006mm。  (2)建立三维微铣削模型,以切削参数即主轴转速、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为因素,设计了三因素五水平正交实验,探究切削参数的变化对切削力、切削温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实验所得的切削力多数在4N左右,温度在200度左右,残余应力在1000MPa居多。与文献中数据相近。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每齿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最为显著。切削深度对工件温度和残余应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3)建立神经网络-遗传算法预测优化模型。以正交实验参数为样本,切削参数为自变量,切削力、切削温度和残余应力为因变量,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把切削参数输入训练好的网络,可以预测实验结果。切削力参数的预测误差最大为 26%,温度的预测误差为 61%,残余应力的预测误差最大在 21%。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切削力和残余应力的预测效果较好,对工件温度的预测效果较差。之后,应用遗传算法,将神经网络作为适应度函数,对切削参数进行优化。当主轴转速取 12201.6r/min (线速度383.33mm/s)、每齿进给量取0.008mm/z、切削深度取0.019mm时切削力最小,为0.014N。当主轴转速取14463.6r/min(线速度454.39mm/s)、每齿进给量取0.013mm/z、切削深度取0.015mm时,工件温度最低,为21.08℃。当主轴转速取38418.7r/min(线速度1206.96mm/s)、每齿进给量取0.011mm/z、切削深度取0.016mm时残余应力最小,为674MPa.通过实验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神经网络对切削参数的优化较为准确。
其他文献
封接材料在电子真空、微电子、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低熔点的效果,传统的商用封接玻璃中往往添加大量的PbO作为玻璃助熔氧化物。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
初中教育由于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一直以来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化学是初中的一门必修课,属于理科类教学科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代教育大力提倡实行素质教育模式,以
目的 探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孕晚期健康教育结合情景模拟访视对初产妇分娩应对能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杭州市富阳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2例孕妇随
零件表面层的残余应力分布对其抗腐蚀、抗疲劳寿命有重大影响,表面层的残余拉应力加速零件服役过程中的腐蚀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缩短零件使用寿命;而表面层残余压应力则对腐蚀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这样的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如何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数学问题情景,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教师们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努力想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充分体验和理解数学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