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运行特性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xg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经济动力消耗低、占地少、容积负荷高及产生剩余污泥量少等突出优点,是目前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采用的主要技术。目前研究和应用的厌氧反应器仍存在三相分离困难、结构复杂、混合不均问题,开发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厌氧反应器存在的各种问题,课题组研发了一种无实体三相分离器的新型厌氧反应器,负压条件下可实现气体的优先分离,采用次毫米过滤组件实现固液的强制分离。新型厌氧反应器自接种污泥后历经试启动、酸化调控和再启动三个阶段,本研究是在再启动阶段负荷提升至1.4kgCOD/(m3·d)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续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本文采用新型厌氧反应器处理模拟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了反应器启动及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启动阶段负荷达到12.96kgCOD/(m3·d), COD去除率较高,平均去除率可达为81%。出水SS稳定,平均值为343mg/L,组件固液分离效果稳定。出水pH稳定在7.20以上,pH在7.50时处理效果最佳;(2)启动结束后继续提升进水负荷,考察反应器的处理潜能,通过对反应器运行特性和处理效果的监测,确定最大负荷为17.28 kgCOD/(m3·d)。污泥浓度沿反应器高度重新分布,形成高度约40cm稳定污泥床,颗粒污泥处于良好的悬浮状态,距底部40~80cm区域出现新生颗粒污泥。最佳pH范围为7.50~7.80。负荷超过17.28 kgCOD/(m3·d)时,随负荷提升发生污泥流失,固液分离成为新型厌氧反应器负荷提升的瓶颈;(3)在厌氧反应器运行过程中,通过对组件孔径和反冲洗历时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的研究,考察次毫米过滤组件与厌氧反应器耦合性能。结果表明:组件孔径的大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很大,当进水COD浓度为6000mg/l,容积负荷为12.96kgCOD/(m3·d)时,采用孔径76μm的次毫米过滤组件效果最佳,组件的反冲洗历时对出水水质影响不大;(4)采取静态试验的方式,通过考察不同污泥浓度和不同起始通量对过滤历程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起始通量为150 L/(m2·h)时不同污泥浓度(1~20g/L)下出水通量均无衰减,污泥浓度越低出水SS越低,出水水质水质越好;浓度为16.5g/L时不同起始通量条件下,起始通量越低,出水通量衰减越慢,出水SS稳定值越低,出水水质越好。
其他文献
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户外活动环境可以给人带来心灵上的享受和快乐,尤其是对于老年人与儿童这两个特殊群体而言,更需要有适宜的户外活动空间。因此,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规划
新工科是主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手棋",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创新举措,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时代意义和引领作用。实践育人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符合新工科
<正>5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会)、世界气象组织亚太区域海洋仪器检测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亚太区域中心)在天津正式成立。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
汉语言文学专业留学生跨文化、非母语的毕业论文写作,是该专业高年级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采取"一个定位、两个统一、三个层级"的教学策略,将所学汉语知识化作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人类对海洋全面认识、充分利用和切实保护的世纪。通过对海洋产业特征和中国海洋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思考发展海洋经济的对策,阐述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
母犬产后低钙血症亦称产后癫痫或泌乳期惊厥,是母犬分娩后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该病主要以低钙血和运动神经异常兴奋而引起的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同时伴发呼吸
本文主要对采煤工作面支架类型、规格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煤矿工作面的超前支护进行相应的技术研究,希望通过对支架选择、工作面两巷问题和顺槽支护的研究,提出合理解决对策,
公路已成为现代化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从农村公路的应用现状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养护管理不到位,致使公路受到一定的损坏,影响
发展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口,是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应该站在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抓住入世的机遇,利用服务贸易就业率高、就业点多的特点,采取有效对策,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这个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