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幼关系是儿童出生后的重要社会关系,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开始和关键组成部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生长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家庭进入了更具有社会性的幼儿园,多种人际关系便会随之产生。师幼关系就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中,通过与教师的互动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小班阶段是师幼关系的起步阶段。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以后,教师与幼儿之间能否形成亲密而和谐的师幼关系,不仅影响着幼儿在幼儿园中的生活与学习,还影响着幼儿以后情感和行为等社会性发展。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将实习所在的幼儿园小班中的四名个案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在整理分析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主要运用观察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使用《幼儿社会行为教师评估问卷》和自编的《幼儿行为观察表》,对幼儿在园行为表现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筛选出没有入托经验,入园四周以后仍然有入园不适应行为的幼儿两名,涵涵和糖糖;以及有入托经验,但在园行为表现较差的幼儿两名,晶晶和顺顺。研究者作为一名实习老师,自身作为实施者,为了与四名幼儿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联结,制定了四种不同的实施方案,方案中主要用到的策略包括:问候策略、生活中的照顾策略、共度特别时光策略、行为支持策略和情感支持策略。研究开展两个月后,问卷得分、研究者与4名幼儿的关系变化、师幼互动行为的观察表明,研究者和四名幼儿之间建立起了较为理想的师幼关系,属于高亲密低冲突型,即研究中所界定的亲密师幼关系。同时由于研究者平时与4名幼儿互动较多,有更多的情感投入,研究者与4名幼儿之间的亲密度也比班上其他三名老师与4名幼儿的亲密度略高。因此可以证明,在本研究中使用的五种策略对于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亲密关系是有效的,特别是当老师和幼儿单独共度特别时光时,会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关注和喜欢的,师幼关系能够快速得到升华。在探究亲密师幼关系的附加效果,即对幼儿行为的影响时,研究发现,亲密师幼关系有助于缓解新入园幼儿的入园不适应问题,能够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此同时,亲密师幼关系确实对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特别是对幼儿的情绪控制和害羞退缩行为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最为明显。这也验证了以往研究的结果。最后,本研究依据幼儿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行为特点给予幼儿不同的照顾和干预,对于如何建立亲密师幼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议。研究认为,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教师应该多一些生活中的照顾;对于已经在适应期的幼儿,教师应该巧妙利用特别时光,给予幼儿朋友般的关怀;适当疏离,避免情感枯竭,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亲切的关怀的同时,又需要保持适度的距离;在依恋关系中和善并坚定地对待幼儿的行为;提倡家园共同努力,重视幼儿入园后的情感转移。当幼儿在幼儿园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感受到幼儿园里的大人把他们作为个体来关爱时,幼儿便能够在幼儿园里更加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