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目图像的上半身人体三维姿态重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三维姿态重构是指通过从单视角、多视角拍摄的数字图像或视频序列中恢复出目标人体的三维空间信息的过程。基于单目图像的人体三维重构主要是根据给定的单目图像,通过提取目标人体的轮廓、颜色、形状等图像特征,并且采用相关的算法对这些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应用,从而计算得出相应的人体姿态三维信息。由于无法获得目标的深度信息,仅仅根据单目图像或是拍摄于单视角的图像序列进行人体三维姿态的重构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本论文针对单摄像机拍摄的图像或视频中的人体姿态估计问题,回顾并且总结了目前较为常用的人体二维姿态估计及三维重建的相关算法,利用人体树状模型,实现了人体上半身的二维肢体检测,同时根据二维检测结果进行三维姿态动态跟踪,基于三维姿态跟踪数据,恢复和估计以参数表示的人体姿态,生成人体三维运动模型,求解真实人体在三维世界坐标系中的位置和姿态参数。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提出了人体上半身的二维姿态估计算法。针对人体上半身的各个肢体部分,用改进的形状上下文进行特征提取,并且分别进行离线学习,训练相应的分类器,对目标人体进行检测,得到具体部位的检测概率,并采用相关算法对检测结果进行优化,最终估计出人体上半身各肢体部位的位置。2)实现了弱透视投影模型下的人体模型映射。在弱透视投影模型下,对摄像机参数求解过程进行简化,将7个待估计的摄像机参数简化为1个,大大地降低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升了算法的效率。3)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节点图像坐标的三维姿态重构算法,并构建了二维-三维姿态转换系统。将人体图像的二维关节点特征,与人体上半身三维姿态结合起来,并且采用基于关节点反投影误差的退火粒子滤波算法进行姿态跟踪,实现了人体上半身三维姿态重构。与此同时,建立了人体上半身二维-三维姿态转换系统,整合了单目图像三维姿态重构功能以及图像序列的三维姿态重构功能。4)本文针对提出的算法,在多个数据库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的算法能有效地估计人体上半身二维姿态,并在此基础上快速地重构出人体三维姿态。
其他文献
控制器的性能监控,是保证控制器及整个工业过程平稳正常运行的一种常用手段。由于工业过程日趋复杂,传统的数据驱动的预测控制器(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性能监控方
随着智能家居的兴起,高品质的室内空气调节系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常规的冷暖调节功能,而是更加关注室内的热舒适度,从而对空调系统的设计和控制提
本文主要针对02风洞试验研究的要求,瞄准当今国际上先进的测控技术水平,组建一个国内领先的风洞测控系统一基于PXI总线平台的风洞测控系统。 在本论文中,首先介绍了PXI总线、
转台作为一种仿真和测试设备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通信等众多领域,而改善转台的功能和提高转台的性能品质对航空航天工业以及国防建设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力
随着科学技术和时代的发展,机器人作为高新技术密集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现代社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机器人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和高精确性等优点
电接触广泛而大量地存在于电子、电力及自动控制等系统内。从可靠性理论可知,每对电接触触点都是串联在电路系统内的,它相当于一个电子元件,因此,其接触性能严重影响电子装置
在海上运输非常发达的今天,船舶压载水人为地在各大洋之间流通,这样随意排放可能带来的生物入侵和生态灾难,已被国际海事组织宣布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危害”之一。船舶压载水的管
当处于强辐射的环境下时,出于对工作人员的保护,通常需要使用专用的机械装置来替代人类进行作业,核环境操作机械臂即是其中一种。当出于操作空间或任务等要求,机械臂被设计得
非线性现象在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等众多领域中普遍存在,而非线性系统理论方法还远没有线性系统理论方法成熟。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控制界的难点,近年来随着微分流形、微分几何
1982年,波兰数学家Z.Pawlak教授提出粗糙集理论(Rough Sets Theory)。它是用等价类的思想来研究问题,通过上近似,下近似两个集合来定义一个不可定义的集合X。X是一个静态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