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营运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理论和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外,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早已超出了企业范畴,站在了供应链的角度。相比之下,国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王竹泉等(2007)提出,在将营运资金分为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和理财活动营运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经营活动营运资金按照其与渠道的关系分为营销渠道的营运资金(成品存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生产渠道的营运资金(在产品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和采购渠道的营运资金(材料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基于渠道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按照这种新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渠道管理成为营运资金管理的重心。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建立上自供应商(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下至终端消费者的渠道控制网,从整体上把握营运资金的流转。王竹泉教授所倡导的将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和渠道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是未来营运资金管理的新方向,而如何通过改善渠道管理进而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成为新的研究课题。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结合的方法,本文从渠道管理角度分营销渠道、生产渠道和采购渠道研究影响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因素,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影响因素的管理,达到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目的。在深入分析营销渠道、采购渠道、生产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本文选取52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以各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为被解释变量,以各渠道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供应商聚集度、供应商信用期管理、在产品管理、客户聚集度、客户信用期管理等五个解释变量及财务人员比重、总资产额等两个控制变量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其中,供应商聚集度、客户聚集度、财务人员比重、总资产额与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一结果对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一,提高企业供应商聚集度和客户聚集度,增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重视供应链管理的作用;其二,积极改进流程,降低生产过程中在产品的规模和加快在产品的周转速度,降低在产品资金占用;其三,加强供应商和客户信用期管理。另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财务人员比例与营销渠道、生产渠道和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提高财务人员在全体员工中的比重有利于改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财务人员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