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与此同时,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例如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据了解,大多数传染性疾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慢性疾病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抗癌药物的研究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香豆素类抗癌药物具有抗癌,抗氧化,抗HIV等多种药学活性。但此类抗癌药物的溶解度极低,导致生物可利用率低和口服吸收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通过药物客体与环糊精主体的包合可明显改善药物的溶解度,促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同时主客体间的包合作用还能减轻药物对有机体的刺激及副作用。药物分子进入人体后,最终在人体体液中发挥药效,因而,运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及波谱学方法研究药物分子与环糊精以及生物大分子在不同组成的拟生命体液中的相互作用,建立热力学性质与溶液组成间的关联,可为开发更为有效的药物及药物载体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本课题在前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运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荧光光谱法、圆二色光谱法(CD)、核磁共振光谱法(NMR)探讨了香豆素类抗癌药物与环糊精及牛血清白蛋白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运用密度法、粘度法和折射率法研究了香豆素类抗癌药物在不同浓度的醇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根据获得的热力学参数讨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本论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1103079)的部分工作,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运用相溶解度法研究香豆素(coumarin)、6-甲基香豆素(6MC)、7-羟基香豆素(7HC)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及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根据获得的包合常数、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等热力学参数,探讨不同药物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相互作用机理。第二部分:运用光谱学方法研究7-羟基-4-甲基香豆素(7H4MC)与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不同pH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根据获得的包合常数,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等热力学参数,探讨药物分子与环糊精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第三部分:运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结合光谱学方法探讨了298.15K温度下,七叶苷与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pH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的相互作用。根据实验拟合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等热力学参数,为阐明七叶苷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效应提供重要信息。第四部分:研究了药物分子7HC和7H4MC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于不同浓度的乙醇-水溶液和正丙醇-水溶液中的体积性质、粘度性质和折射率性质,以溶质-溶质、溶质-溶剂弱相互作用为切入点,讨论了两种药物分子在不同浓度醇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