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儿童的教育以及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儿童家具作为与儿童活动关系最密切的“伙伴”受到了广大家长以及市场的强烈关注。然而儿童家具市场由于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的儿童家具设计理念,并且没有真正做到以儿童为本、将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国内儿童家具市场在款式设计上“有形无实”,只是简单将供成人使用的家具缩小,简单的涂上五颜六色的油漆,或者喷绘各种各样的卡通造型,无法满足儿童深层次的、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因此,课题旨在提出具有延展性特征的儿童家具,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又可以锻炼儿童的创造力、动手能力,真正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使儿童家具具有一定的调节、更换特性,充分体现出对儿童这个特殊阶段的贴心关怀和全面关注。通过翻阅相关资料,对各阶段儿童的生理表现和心里特征做深入探究,主要对1—6岁婴幼儿的身高、体重、骨骼、关节、肌肉及行为发展特点为研究核心,将1—6岁孩童细化为1—3岁和3—6岁两个主要阶段,处于1—3岁的儿童是性格塑造的重要时期,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家具设计应该以简单、安全并方便使用为主,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以及外界的认知力;3—6岁的幼儿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关键阶段,学龄前期的儿童身体各部分发育基本完成,注重发展儿童的独立性以及主动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在为婴幼儿时期的儿童设计家具时,应围绕儿童家具的延展性设计来生长、制造可陪儿童成长的家具,以适应儿童不同阶段的需求。在进行儿童家具的延展性设计时以儿童家具的人机工程学原则为指导,同时提出了在设计时应注重遵循儿童家具的益智性、趣味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并从儿童家具的安全延展性、功能、形态、色彩和材料的延展性五个表现因素进一步论述儿童家具延展性设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寻出儿童家具的延展性设计思路与方法,具体包括:可调节结构和尺寸的设计方法;可更换标准化零部件、五金连接和接口的设计方法;可层叠、拼装、变换色彩的模块组合设计方法。最后以儿童床组合家具设计作为实践案例,从儿童的需求出发,结合1—6岁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预先设计出不同阶段儿童对家具的功能要求,通过研究这一阶段儿童的形体、心理变化特点及方式,设计出可以满足儿童不同阶段对功能、形态、色彩等方面的要求的儿童家具,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实践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