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债券融资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债券融资而非股票。但是,随着债券市场的迅速发展,债券违约的现象日益升温。自2014年“11超日债”公募债券出现了首次违约后,债券违约的事情就时有发生,自此债券的“刚性兑付”神话被打破。仅在2015年,就出现了“15山水SCP001”,“10英利MTN1”,“10中钢债”,“11天威MTN2”等多支债券违约。截至2017年底,在资本市场上的违约事件总计156起,涉及其中的发债主体一共有65家,金额总共925.69亿元。债券市场的违约时有发生,信用债投资风险急剧上升,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债券市场的有序发展。2015年11月11日,中国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对于11月12日到期的20亿元人民币债务,集团无力偿付,形成债务违约,这也是国内超短期融资债券首例违约。集团通过分析山水集团债券违约的实质性原因,探究该公司经营、治理、财务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企业在今后的持续发展中减少这些不利因素,这对企业的经营和筹资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在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加速暴露的情况下,研究债券违约而言对于企业和市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企业的债券违约都会为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更大的风险。所以,本文通过山水集团债券违约案例的分析,分别从经营、行业层面、治理层面、财务层面等分析企业违约的原因,在结合熵值法用功效系数法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进而分析此次债券违约是否是长期财务状况不良导致的。通过对违约原因深层次的分析,得出对该公司在经营、并利用治理、财务方面的一些启示与改进建议,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企业日后的发展、保护相关利益者的合法权益起到一定的作用,以及希望一些具有类似情况的企业在日常经营、公司治理、筹资策略等方面不要犯相同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