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ffrey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血栓形成及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回顾采集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7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2例健康体检女性的APTT、TT、PT、FIB、D-D水平,对卵巢良性、恶性肿瘤,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不同年龄段下的卵巢癌凝血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与非卵巢恶性肿瘤组相比,卵巢癌组患者FIB、D-D显著增高(P<0.001),APTT低于健康体检组及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PT、T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II-IV期卵巢癌患者PT、FIB、D-D水平均高于I-II期(P≤0.001),但TT水平低于I-II期(P<0.01),有统计学意义,APTT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低分化组PT、FIB、D-D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TT低于中、高分化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青年组(<45岁)与中老年组(≥45岁)在APTT、PT、TT、FIB、D-二聚体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PT、FIB及D-D水平在健康体检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FIB、D-D水平较非恶性肿瘤患者显著升高,且卵巢癌恶性程度越高、分化越差其升高越明显,均属于高凝状态。管理患者的凝血功能将为降低卵巢癌患者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提高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1911年人类首次发现了超导现象,为追求更高的Tc值,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直到1986年高温超导的发现为现代物理学数十年来最令人兴奋的里程碑。12年来人们陆续的发现了100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理念的进步,传统的教育体系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国家的支持与重视下,我国科学教育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有了很大
目的:通过研究天香丹对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Nrf2/ARE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因子的影响,以探究其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1)将63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组、天香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9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大鼠开胸后左心室内注射月桂酸钠建立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为注射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天香丹、尼可地尔灌
普通鲤鱼和观赏锦鲤经常会有一种疾病,表现如:冷漠,聚集在入水口,皮肤粗糙伴有出血,鳃坏死,凹陷的眼睛,脾脏和肾脏肿大。这种致病病毒被确定为鲤科的疱疹病毒Ⅲ型(CyHV-3),也称为锦鲤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