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与血栓形成及卵巢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病例回顾采集5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7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52例健康体检女性的APTT、TT、PT、FIB、D-D水平,对卵巢良性、恶性肿瘤,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不同年龄段下的卵巢癌凝血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与非卵巢恶性肿瘤组相比,卵巢癌组患者FIB、D-D显著增高(P<0.001),APTT低于健康体检组及卵巢良性肿瘤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间PT、TT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III-IV期卵巢癌患者PT、FIB、D-D水平均高于I-II期(P≤0.001),但TT水平低于I-II期(P<0.01),有统计学意义,APTT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低分化组PT、FIB、D-D水平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TT低于中、高分化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青年组(<45岁)与中老年组(≥45岁)在APTT、PT、TT、FIB、D-二聚体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PT、FIB及D-D水平在健康体检组和卵巢良性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FIB、D-D水平较非恶性肿瘤患者显著升高,且卵巢癌恶性程度越高、分化越差其升高越明显,均属于高凝状态。管理患者的凝血功能将为降低卵巢癌患者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提高卵巢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提供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