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ojuan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当代大学生正生活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当中,互联网开启了他们关注社会变革、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窗口,大大拉近了大学生与现实政治的距离,成为大学生认知政治、参与政治的重要渠道。网络以其固有的特点重塑着大学生生活其中的政治图景而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认同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认同的固有机制,成为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新变量。  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绪论。阐明了论文选题的缘由与意义,学界研究现状,论文研究思路、难点、创新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的现实环境。从分析大学生所生活的时代——网络时代为起点,描述了网络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模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较之传统现实社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有了新的变化。第三部分,论述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理论依据及内涵。以利益需求和政治社会化为理论基石,阐明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包括民族国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政府和政党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论述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是利益认同,接着是制度认同和价值认同。第四部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的实证分析。以华中科技大学在校学生4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345份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网络环境下的当代大学生对我国政治体系的认同取向趋于主流认同,但也比较明显的反映出了一定程度的政治认同障碍或危机。分析了网络自身负面作用的入侵、政治体系的客观不足以及大学生政治心理的相对滞后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实现途径。从网络媒介、政治体系和大学生自身三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的路径。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基础科学之一,它的重大发展牵涉到许多哲学问题,并深刻地影响到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牛顿力学的伟大直接导致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相当论的产生验证,丰富了
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便处在了动荡不安的局势中。清政府发起的洋务运动本是一场封建王朝的自救,在这个过程中引入西方的机器生产方式竞成为中国社会工业化的开端。由于生产力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深,各级领导和部门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后,高校
学位
主要介绍溪洛渡电站770MW 水轮发电机通风模型试验研究的测试技术,重点解决了低量程、多测量点的风压风速测试难点,以及多台采集仪组建全虚拟仪器的电机通风模型测试系统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