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内战时期的美国对安哥拉政策(1975-2002)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华盛顿和莫斯科都清楚地认识到,冷战在非洲争夺的焦点已经从这块大陆的北部和中部转移到了南部。作为葡萄牙帝国残余殖民地之一的安哥拉,从20世纪60年代早期爆发了反殖民斗争,并在葡萄牙殖民帝国崩溃后,于1975年爆发了内战。安哥拉内战的爆发吸引了正处于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的注意,双方为了加强在第三世界的争夺也积极介入安哥拉内战,之后南非、古巴等国也加入进来。最终,安哥拉内战的影响超出了一国的范围,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安哥拉内战从1975年开始,到2002年结束,这场持续27年、多国参与、跨越冷战的战争,对世界局势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美国对安哥拉内战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并根据不同时期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地调整对安哥拉的政策,这其中就包括冷战中后期到冷战结束初期的政策变化。与此同时,美国在这一时期的对安哥拉政策,也可以呈现出美国对第三世界外交政策变化的过程。本文主要是对美国在安哥拉内战时期的不同政策进行梳理,并在这些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探讨美国对安哥拉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政策带来的影响,从而揭示这一期间美国在第三世界利益的变迁。从安哥拉内战爆发前的60年代到冷战结束后的2002年,美国对安哥拉的外交政策经历多次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美国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衡量自身利益的标准也存在差异,而美国是如何权衡和实现自身利益,则是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出发点。本文将尝试通过对美国的安哥拉政策的分析,以揭示美国对世界热点问题,特别是第三世界热点问题政策制定的某些规律。
其他文献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至今已拥有几百年的历史,几百年来,杨家埠农民积年累代,利用农
董时进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围绕农村、农民、农业三个问题展开,从这个角度上讲他是当之为愧的“中国三农问题第一人”,本文主要对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考进行
第一部分,主要着眼于全局,从整体视野下俯瞰宋人笔记中对于唐代的认识,从宋人对唐代政治制度方面以馆阁制度为例、经济制度以陌钱和官员俸禄为例、科举选人方面以贡举程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