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本院近3年经病理确诊的肺隐球菌病病人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加深对肺隐球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肺组织病理确诊的肺隐球菌病83例患者临床资料情况。共有40例患者行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38例血清标本,18例肺泡灌洗液标本)。据基础疾病有无及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结果不同进行分组,分别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1)纳入患者83例,平均年龄(49.93±12.13)岁,男女比例为1.37:1,50例(69.2%)患者无基础疾病。(2)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45/83,54.22%)、胸痛(23/83,27.71%),28.91%的患者无症状。大多数患者血常规、C反应蛋白正常。66.21%的患者影像表现为结节/肿块型。常见的伴随征象依次为支气管充气征(35.13%),晕征(29.73%),空泡/空洞征(27.03%),且病灶与胸膜关系密切。痰涂片、痰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率较低,肺组织培养阳性率较高(5/7)。经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和TBLB阳性率分别为96.3%、76.9%(P>0.05)。49%患者误诊为肺癌,本组中共46例(55.42%)患者行胸腔镜手术,其中氟康唑治疗效果良好,患者总体预后较好。外科手术病人中1例因术后未抗真菌治疗出现隐球菌性脑膜炎。(3)有基础疾病组和无基础疾病组两组间在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升高、影像学特征、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影像学上,有基础疾病组患者空洞/空泡征发生率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38.7%vs 1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0.05)。(4)血清和肺泡灌洗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送检率分别为45.78%、21.69%,均较低。血清及肺泡灌洗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分别为65.79%、50%,两者结果一致率为56.25%。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组中非结节肿块型患者占比重较高,结节肿块型患者更容易出现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阴性(P<0.05),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病灶数目及肺叶受累影像特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无基础疾病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较高(78.57%vs 58.33%),但两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两组在炎性指标升高、病灶的数目及累及双肺构成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肺泡灌洗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病灶数目、空泡空洞征及支气管充气征出现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5)本组中45例(54.22%)患者未送检血清行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其中36例患者行胸腔镜手术,其中32例(88.9%)病灶表现为结节肿块型,32例(88.9%)病灶为单肺受累。在未送检血清行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患者中,80%(36/45)患者通过外科手术确诊,送检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患者中,28.95%的患者通过手术确诊(11/38),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肺隐球菌病以中年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有基础疾病组和无基础疾病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对比无明显差异。2.血清及肺泡灌洗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均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度,结节肿块型患者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可出现阴性。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阴性结果不能除外肺隐球菌病的发生。肺泡灌洗液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与病灶影像学特征无明显关系。3.临床医师对于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重视不够,送检率低,尤其是在表现为单肺受累的结节肿块型,导致容易误诊为肺癌而行手术。4.手术治疗有疾病播散风险,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阴性但怀疑肺隐球菌病患者应尽量通过微创方式获取病理。经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及经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较高,必要时可联合应用。有时病灶较小难以通过经皮肺穿刺或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来获取病理时需要手术,但须术后常规给予抗真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