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表面活性剂功能化磁性碳纳米管选择性吸附分离蛋白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是蛋白质组学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由于可利用外界磁导向作用实现目的蛋白的快速分离,因此纳米磁性粒子在蛋白分离纯化的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纳米Fe3O4粒子因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磁响应性和生物相容性备受青睐,然而这种纳米微粒对蛋白吸附量不高且缺乏选择性,使得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碳纳米管(CNTs)拥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管内可填充磁性粒子,管外可通过修饰赋予特异选择性,本文选择了CNTs作为磁性载体,并设计了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糖基化表面活性剂共同修饰功能化磁性碳纳米管的制备路线。研究了功能化磁性碳纳米管的蛋白吸附量和吸附选择性。具体工作如下:1.以Fe (NO33·9H2O为原料,采用湿化学法对CNTs进行毛细填充,然后通过煅烧制备了以填充和包覆相结合的纳米Fe3O4磁性碳纳米管复合物。2.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TAB/SCS和实验室合成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麦芽糖胺HML为改性剂,通过物理包覆法制备了HML/CNTs、CTAB/CNTs、HML-CTAB/CNTs(1:1,1:2,1:3)、SCS/CNTs、HML-SCS/CNTs(1:1,1:2,1:3)共9种功能化溶液。通过UV-vis表征对功能化碳纳米管(f-CNTs)制备过程中两个关键因素:CNTs与表面活性剂(SAA)的初始量配比和溶剂异丙醇的浓度做了优化,然后通过UV-vis,ATR-FTIR,TEM,HR-TEM,AFM, XRD,TG-DTG表征了表面活性剂对碳纳米管的包覆情况以及分散性。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NTs上SAA的包覆量与初始加入量成正相关,而且混合SAA比单独SAA在碳管上的量多,证明了混合SAA相互促进与协同,能更好的包覆并分散CNTs。3.以牛血清蛋白(BSA),和溶菌酶(LSZ)为蛋白模型,利用酶标仪通过BCA法对蛋白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在不同PH和表面活性剂配比条件下,功能化磁性CNTs对蛋白吸附量和吸附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H=8.5下,功能化磁性CNTs(HML:CTAB=1:3)对BSA的吸附量是LSZ的3.5倍, pH=5.5下,功能化磁性CNTs(HML:SCS=1:3)对LSZ的吸附量是BSA的2.9倍。
其他文献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具有制作工艺简单和性价比高等优点,因此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Ti02是DSSC中最常用的光阳极材料。不同尺寸和形貌的纳米Ti02薄膜电极在比表面积、孔体积、晶粒排列上有差异,从而导致在染料吸附、光吸收、散射及电子传输方面有着明显差异,从而进一步影响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ZnO作为TiO2的替代品,具有光电性能优良、生物相容性好、稳定性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