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抗新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制剂在正常氧含量和低氧两种不同条件下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纤维化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抗VEGF治疗后新生血管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分别在正常氧含量及低氧条件下培养ARPE-19细胞,采用化学诱导法(Co Cl2)模拟体内低氧环境(终浓度200μmol/L)。将ARPE-19细胞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②贝伐单抗组:培养基中加入贝伐单抗,终浓度为0.25 mg/ml。③低氧组: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200μmol/L的Co Cl2。④低氧+贝伐单抗组:用0.25mg/ml贝伐单抗及200μmol/L Co Cl2培养液,然后在不同时间点(6h、12h、24h、48h)收集细胞或上清,分别用RT-PCR法及ELISA方法检测不同条件下、不同时间点纤维化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e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贝伐单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β、IL-6及IL-8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4个不同时间点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NF-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仅在24h及48h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单抗+低氧组与低氧组比较IL-1β、IL-6、IL-8及TNF-α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4个不同时间点均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单抗作用后IL-1β、IL-8、TNF-α在24h时表达量最高,与其它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L-6在12h时表达量最高,与其它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正常氧含量还是低氧条件下贝伐单抗均上调了纤维化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炎症因子可能参与了抗VEGF治疗后的新生血管纤维化过程,抗VEGF药物引起的某些炎症因子的表达上调可能促进了纤维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