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选择的技术:关于技术的解释学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huangzhijia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探索了解释学在何种意义与程度上适用于技术的问题。在强调意会理解的前提下,考察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解释学基础上统一的可能。进而指出,兼具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技术,有着显著的人文科学特征。文中将技术概念的界定与反对技术本质主义的思考相结合,以家族相似谈论和描述技术,并对技术理解的前结构、工具的“上手”、“在手”状态以及技术理解的解释学循环进行了讨论。最后,以“阅读技术本文”的方式,分析了一起核泄漏事故所体现的人—机现象学、解释学关联。 其次讨论了技术知识的解释学。文章肯定了技术知识是有别于科学知识的独特知识类型的观点,承认技术认识论研究的可能。但同时强调指出:基于可编码知识的技术认识论不仅排除了“意会知识”成分,而且在本体论意义上忽视了“意会理解”的更根本作用。文中对技术理解的意会性,技术知识的意会性,以及技术意会知识与明言知识之间的转换、扩散进行了解释学研究。最后,以核武器设计、制造为例,说明即使对如此尖端的技术而言,意会理解仍然不可或缺。 其三论证了技术活动的解释学。在将社会行为视作本文的条件下,对技术建构论进行了整合,赋予技术解释灵活性、技术框架、技术风格、行动者网络等范式以解释学意义。进而批判了基于逻辑实证主义的“原子语言设计模型”,倡导以哲学解释学为指导的“解释学设计模型”,并论述了技术设计中的解释学循环、问答逻辑。然后,以技术代码的形成与作用,揭示出处于力量对比语境中的技术活动的解释学意蕴。 其四,阐释了技术人造物的解释学。从广义对称原则出发,以技术人造物的功能意向性为依据,论证了将技术人造物看作本文的可能,形成了技术人造物本文分析方法。然后,以此“阅读”技术创新的“多重正本”、技术的性别正本。为了强调“技术本文”作者原意的“顽固性”及用户阅读时的灵活性,对技术的“道德授权”、“政治场景”、“可用性”以及“技术驯化”进行了解释学研究。 本文的理论创新之处主要在于:拓展了此在技术存在的解释学意义;充实了哲学解释学关于“本文”的定义域;突出了技术的人文科学特性;强化了意向性在技术哲学研究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性交流工具,是酒店服务迈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酒店服务人员英语沟通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酒店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自身形象。因此,在全球化发展的环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逐渐发生了改变。相对于纸质书籍,电子书籍以其便携性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载体。电子书籍的普及也对出版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MATLAB和CCS联合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方法,在Simulink平台下搭建基于TMS320F2803x的电机控制系统模型,采用图形化编程,使用Embedded coder工具自动生成目标代码,将目标代码移植到CCS中统一编译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实现CCS与MATLAB联合编程。本文利用联合编程的方法实现了基于TMS320F2803x平台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公用基础性设施建设,是国民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设是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多个部门相互协调配合工作。因而,在质量管理方面便存在很多漏洞。就当前水利工程在质量控制上存在的问题加以论述,并针对性的给出相应建议,以希望对水利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90X(201
摘 要 通过对湖北省六个主导小麦品种在恩施地区的叶龄生长变化和分蘖发生的记载,得出小麦的叶龄生长变化及分蘖发生与温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恩施地区小麦播种期的确定及苗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麦;气温;叶龄生长;分蘖;湖北省恩施州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