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业政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又存在争议,支持产业政策的学者从“市场失灵”等理论论证其必要性,也有学者从“政府失灵”角度怀疑其有效性。但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必要性是有区别的,必要的产业政策不一定能够取得有效的结果,我们也不能根据产业政策的无效而否定其必要性。不管从国外经验还是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产业政策还有其必要性,尤其在我国目前强调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增强国家竞争力的背景下,更是重要。我国自正式推行产业政策以来,虽亦有成效,但问题也很显著,使人们对产业政策产生了怀疑,也说明我国产业政策有效性亟待提高。对产业政策做出正确评价能够增强我们对产业政策的认识,并有助于产业政策有效性的提高,而科学的评价方法正是评价产业政策的客观依据。本文即要探索能够科学评价产业政策的方法。本文首先从政策方案和政策效果两方面梳理已有的评价方法,比较其角度、背景、特点。针对已有评价产业政策效果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在一定条件下,可从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角度对这些方法加以改进;针对目前评价产业政策方案的方法较为缺乏的现实,认为可从最优产业结构和政策模拟两方面加以强化。其次,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产业政策评价方法的思路,即:从政策制定、实施、绩效三个方面构建评价产业政策的指标,将这些指标具体量化并确定各自在评价中的重要性,最后将这些指标根据各自重要性加以汇总,得到一个最终评价结果。在这个思路指引下建立了评价产业政策全过程的指标体系,并通过比较找出完成思路中每个步骤所需的具体方法,即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各指标值,最后用加权合成方法计算最终评价值,从理论上完成了评价产业政策全过程的方法——全过程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最后,利用已经提出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对我国现阶段的钢铁产业政策进行评价。在构建好指标体系后,利用调查问卷邀请有关教授对指标权重和定性指标进行打分,查找相关数据确定定量指标值,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定量数据的处理,得出我国现阶段钢铁产业政策“较好”的评价。对整个评价过程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执行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是否一致这一因素更是重中之重;该政策总体评价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得分偏低。据此为我国钢铁产业政策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同时通过实践检验发现该方法还需在“避免主观因素干扰”、“指标选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