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复合材料MOFs/硅藻(土)的制备及其对CO2的捕获特性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01110t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严峻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除严格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CO2排放外,对于已排放的大量CO2,近年来发展了一些CO2捕获技术,包括化学吸收法,膜分离法和物理吸附法等。其中化学吸收法和膜分离法分别由于能耗大、腐蚀重、面积小、难生产等有各自的缺陷或限制,物理吸附法由于工艺简单、腐蚀小,在CO2吸附领域应用较多。物理吸附多采用介孔硅分子筛、沸石、碳材料等多孔固体材料。然而,这些方法或效率低,或成本高,或不环保等,总之,目前尚无一种低成本、可大规模制备、高效、绿色环保的方案。  全球每年排放近300亿吨的CO2,其中20%左右由海洋浮游生物硅藻通过光合作用所消耗。由于水中CO2的浓度很低,硅藻进化出了一种有效的CO2捕获机制,即通过碳酸酐酶(CA)将水中带负电的HCO2-转化成CO2并送进细胞。当硅藻死亡后该酶失去活性,这种生物CO2捕获过程随之停止,其细胞壁(SiO2)沉积成为硅藻土(Diatomite),全球总量达10亿公吨。自诺贝尔首次利用硅藻土吸收不稳定的液态硝化甘油以制备稳定的炸药以来,未见硅藻土可被用于吸收气体CO2的报导。本文采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模拟活硅藻中的生物酶(eCA)的作用,通过将MOFs(ZIF-8或MOF-5)与硅藻土复合,制备了多种在常温常压下具有高CO2捕获性能、低成本、可大规模制备的MOFs/硅藻土功能复合材料,使大量廉价的硅藻土重新获得了捕获CO2的能力,并研究了其高CO2捕获能力的机理。  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对硅藻(土)表面先进行氨基改性,结合水热合成方法,首次将MOFs与硅藻三维分级微纳结构进行复合,并采用了XRD、NMR、FTIR、Micro-Raman、SEM、EDS、TEM、HRTEM、SAED、ICP、EAI、BET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证实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MOFs/硅藻土(MOFs/D)复合材料。  2.通过研究ZIF-8/硅藻土的CO2捕获性能,发现其在仅含57.2%的ZIF-8的情况下,常压25℃下单位质量的ZIF-8/硅藻土对CO2的最大捕获量可比商业化的ZIF-8提高20%。本发现为将全球数亿吨硅藻土资源转化为温室气体捕获材料提供了途径。通过变温、变吸附剂、变复合体系等多种对照实验研究,证实了该现象源于硅藻细胞壁的作用。  3.通过双束流聚焦离子束(FIB)对硅藻细胞壁进行减薄,利用透射电镜(TEM)对之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硅藻细胞壁可由疏密相间、交替排列的介孔/微孔构成,而非前人所理解的随机微孔分布结构。此结构与石油存储之地质结构类似,由疏孔(2-8 nm)存储CO2气体,密孔(<2nm)通过节流作用防止气体逸出。该自然架构对于多孔材料的孔道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4.由于水中CO2浓度比空气中低2个数量级,硅藻需要建立起一种CO2浓缩机制才能将CO2富集以进行光合作用。而硅藻细胞壁上存在大量的分级通孔(直径约20 nm-1μnm),可造成CO2泄露。本工作首次提出硅藻细胞壁实为-CO2的缓存结构(CO2 Buffer),以阻止CO2从细胞壁的通孔大量逸出。硅藻细胞壁直接参与固碳过程这一新见解挑战了目前对硅藻细胞壁的功能和CO2浓缩机制的理解。对认识生物体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综上,本文所合成的新材料在CO2等气体的吸附、分离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工作涉及生物、物理、化学、材料等多学科,由于硅藻目前吸收了全球20%的CO2,且为重要的古气候变迁标记物,本文结果对能源、环境、考古、气候等领域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偕二硝基类化合物具有能量高、稳定性好、增塑性能优异等优点,在含能材料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2-二硝基-1-丙醇和2,2-二硝基-1,3-丙二醇是制备偕二硝基类化合物最重要的中间体。本文采用硝酸银氧化法制备了2,2-二硝基-1-丙醇,铁氰化钾-过硫酸钠氧化法制备了2,2-二硝基-1,3-丙二醇,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找到最佳合成方案,并制得典型的偕二硝基类含能增塑剂双(2,2-二硝基丙醇)缩甲醛(BDNP
蓝色无机颜料在涂料、陶瓷、玻璃、印刷和艺术等行业应用广泛。随着市场对其性能的要求逐步提高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怎样制备红相值高、颜色丰富、粒径小和绿色环保的蓝色无机颜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尖晶石CoAl_2O_4、硅锌矿(Zn,Co)_2SiO_4及钇铟锰蓝三种蓝色颜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原料种类及配比、烧结温度和时间、矿化剂对颜料显微结构、颜色及形貌的影响,另外研究了稀土掺杂钇铟锰蓝的发光性能。
β型生物钛合金具有低密度,低的弹性模量及良好的耐腐性和生物相容性,作为生物移植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钛合金中添加富d轨道电子的过渡金属Nb、Mo、Ta、Zr等元素调控
纳米复合Nd_2Fe_(14)B/α-Fe型磁体是八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新型永磁材料。这种磁体是由Nd_2Fe+(14)B相和α-Fe相在纳米尺度内复合而成的。α-Fe相中原子磁矩的转动受Nd_2Fe+(14)B相的控制,因而这种磁体具有磁能积高的优点,其理论预测磁能积高达1000KJ/m~3,远高于目前使用的各类永磁材料,被称为下一代永磁体。但是,目前制备出的纳米复合NdFeB永磁材料,其磁能积与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广泛存在于全世界,关系到我们每个人。为了保护地球环境,我们所使用的材料必须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无铅压电陶瓷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证据表明(Bi0.5
队形重构是集群无人机(UAV)控制的重要问题,指无人机按照要求安全、无碰撞地从一个队形变换到另一个队形,其难点在于快速规划最优安全轨迹并控制无人机进行轨迹姿态的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