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清除幽门螺杆菌(Hp)的基础上,对临床胃溃疡患者(GU)分别予七方胃痛散和奥美拉唑治疗,从组织学角度(重点考核指标: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腺体形态)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等方面探讨中药复方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及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可能机制。 方法:将40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七方胃痛散组,共20例,另一组为奥美拉唑组,共20例。第1周治疗时两组均予清除Hp三联疗法(即阿莫西林0.5g,克拉霉素1.0g,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每日2次);第2~8周时,治疗组给予七方胃痛散,每天1包,分3次温开水冲服,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每日2次,每次20mg。治疗结束后,取胃溃疡愈合处中央及周围黏膜进行两组胃黏膜组织学观察和TGF-β1的免疫组化检测,以及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胃镜下评价。 结果:治疗组20例患者经七方胃痛散治疗后,2例脱落,18例纳入统计,其中痊愈4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77.8%,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20例惠经奥美拉唑治疗后,1例脱落,19纳入统计,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70.3%,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前胃黏膜组织学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腺体形态的积分比治疗前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腺体形态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组织学各指标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腺体形态改善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胃黏膜TGF-β1的表达显著增加,治疗组增加更为明显。 结论:1.七方胃痛散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与常用西药奥美拉唑在内镜下比较疗效相同;2.七方胃痛散能够降低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和改善腺体形态,从而改善再生黏膜功能成熟度;3.七方胃痛散能够增加胃溃疡患者胃黏膜受体的表达,从而改善再生黏膜功能成熟度;4.七方胃痛散能够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的可能机制是降低炎症细胞的浸润程度,改善腺体形态和增加TGF-β1受体表达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