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绿洲农业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保持农业发展的稳定性显得至关重要。但是人口的急剧膨胀,经济的高速发展等因素激剧了人与自然的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使绿洲农业的稳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处理好人、经济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如何确定影响农业发展稳定的制约因素,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论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建议。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相关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提出研究思路。论文第二部分阐述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做理论支持。论文第三部分通过护(?)统计方法对新疆绿洲农业的发展与区域间差异状况进行分析。经分析得出:新疆的农业产值虽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区域性地理环境的差异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各地州的农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论文第四部分是研究新疆绿洲农业的稳定水平处于何种状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该部分结合绿洲农业发展的特点,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进行了论证。首先,在时间尺度上建立1985-2008年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时间序列。采用模糊数学函数隶属法对稳定性进行评价,结论表明:新疆绿洲农业总体的发展稳定性趋势是逐年提高。在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处于稳定性较弱的阶段,农业发展能力有所欠缺;90年代中期到现今,农业是处于一个中等发展稳定阶段,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其次,在空间尺度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州的农业稳定性差异进行分析,发现稳定性最好的是克拉玛依,最差的是和田地区,南疆农业的发展能力明显低于北疆地区。最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农业稳定性程度较大的制约因子为综合经济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因子和社会协调度。论文第五部分结合实证分析结论,给出转变观念,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外部环境,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单产能力和提高土地质量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