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稳定性评价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绿洲农业是新疆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保持农业发展的稳定性显得至关重要。但是人口的急剧膨胀,经济的高速发展等因素激剧了人与自然的各种矛盾,这些矛盾使绿洲农业的稳定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处理好人、经济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如何确定影响农业发展稳定的制约因素,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论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建议。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相关主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提出研究思路。论文第二部分阐述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做理论支持。论文第三部分通过护(?)统计方法对新疆绿洲农业的发展与区域间差异状况进行分析。经分析得出:新疆的农业产值虽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区域性地理环境的差异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各地州的农业发展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论文第四部分是研究新疆绿洲农业的稳定水平处于何种状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该部分结合绿洲农业发展的特点,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进行了论证。首先,在时间尺度上建立1985-2008年新疆绿洲农业发展的时间序列。采用模糊数学函数隶属法对稳定性进行评价,结论表明:新疆绿洲农业总体的发展稳定性趋势是逐年提高。在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处于稳定性较弱的阶段,农业发展能力有所欠缺;90年代中期到现今,农业是处于一个中等发展稳定阶段,发展具有较大的空间。其次,在空间尺度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地州的农业稳定性差异进行分析,发现稳定性最好的是克拉玛依,最差的是和田地区,南疆农业的发展能力明显低于北疆地区。最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农业稳定性程度较大的制约因子为综合经济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因子和社会协调度。论文第五部分结合实证分析结论,给出转变观念,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外部环境,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单产能力和提高土地质量等建议。
其他文献
"好"、"正当"与"应该"都是评价概念,它们既不相同,也不相互包含,但它们之间存在某种联系。如果断言某行为是应该的,那么人们将不得不为此提出某些根据,而好标准与正当标准都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推进,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伴随着全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经济形势,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产出值却在逐步的缩小,三
<正>万有引力定律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是联系"天上"和"地上"的纽带,因此成为近年高考的热点.由于该部分内容公式多、关系复杂、题目情景和材料新颖,学生常常感觉难以学好.
随着世界信息化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正式被提上了日程。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已经从传统的农业模式逐步向现代化农业发展,从“十一五”规划到“十二五”规划,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场景,从总体上说是一个社会资本大量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项目式场景,需要农民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直是在政府
研究了在不同应力集中系数Kt和应力比R下Ti-5Al-5Mo-5V-1Cr-1Fe (Ti-55511)锻件和棒材纵向的室温高周疲劳性能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锻件和棒材的疲劳强度均随应力比R的增大
为阐明板栗林土壤呼吸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响应,采用IRGA法,对不同类型板栗林的土壤呼吸从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开展为期1年半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样地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力资本的提升是促进该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
本文在对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选取了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12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河南省农产品加工
文章通过对比分组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农村水环境政策对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总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是农业面源污染的Granger原因;农村水环境政策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