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我们认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达到总人口的7%或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总人口的10%,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2000年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峻,老龄化带来一系列问题,老年教育也应运而生。1983年我国第一所老年大学——“山东省红十字会老年人大学”诞生,从此老年大学成为老年教育的重要载体。随着老年大学的不断发展,依托高校举办老年大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形式,并不断得以发展。在我国,作为夕阳工程、朝阳事业的老年教育,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很重要的一条是有一支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我国老年教育事业要继续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老年大学的教师队伍特点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特点,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老年学员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这对老年大学的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以高校老年大学为研究对象,以其教师核心素养为研究问题,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以SN老年大学作为研究个案,从教师和学员两个视角探讨高校老年大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以及其具备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一、高校老年大学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高校老年大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学员的身心特点。2.高校老年大学教师的个性化素养主要包括身体健康、有耐心、细心、有责任心、关爱学生、和蔼亲切、情绪控制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有提高老年人素质的全面教育理念。3.高校老年大学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4.高校老年大学教师的教学素养主要有:完整系统的教学计划、课前备课写教案、自编教材、驾驭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课堂与学员互动、课堂教学幽默风趣、作业的布置与修改。二、高校老年大学教师在素养上做得仍然不够,需不断提高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