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剥削认识的演变研究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laus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除剥削制度、消灭剥削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在旧中国,剥削有封建剥削和资本主义剥削之分,封建剥削是腐朽的,必须要完全废除,但是资本主义剥削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私人资本主义剥削是柄双刃剑,不仅具有剥削工人的一面,还有发展生产的一面。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剥削来促进生产力发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私人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面性认识是有变化的。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1945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剥削认识的演变。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允许资本主义的广大发展,说明这时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私人资本主义剥削有利于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作用。但是到“五反”运动之后,毛泽东提出了消灭资本主义的问题。在随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让资本主义绝种,要完全消灭资本主义剥削,这其中对资本主义剥削的认识也就经历了由允许存在到完全消灭的过程。 根据以往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营经济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存在剥削,对私人资本主义剥削认识的变化,影响到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政策。本文的研究,是为了理清中国共产党在七大到八大之间对于私人资本主义剥削认识演变的轨迹;同时试图对如何认识当前私营企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作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重点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资本主义剥削的理论及学术研究动态;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七大以前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剥削的认识轨迹;第二至第四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重点论述1945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剥削认识的演变;第五部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私人资本主义剥削认识变化的原因,及如何科学历史地看待当前私营经济中存在的剥削现象。本文主要采取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的阐释与分析来说明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毛泽东、刘少奇等人关于剥削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
其他文献
环境犯罪与普通的刑事犯罪相比,具有破坏范围广,危害性严重、危害潜伏和持续时间长、侵害对象的多样性和不特定性等鲜明特点。当前环境刑事诉讼中适用的证据规则不完善,导致很多
针对20世纪初民国军阀割据、连年内战,国家陷入混乱无序状态的时局,章太炎先生较先提出了名为“联省自治”的救国政治方案。在国家政治体制架构设计中,它主张西式地方自治,推
在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并且在没有正规金融出现之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政府对金融活动进行严格的管制,将民间借
近年来,从“南海本田罢工”到“富士康跳楼自杀事件”,再到“东莞裕元罢工”,新生代的农民工以集体行动诠释了现阶段我国劳资关系的变化与劳资矛盾的激化。新生代农民工以“8
去年秋,许乐平先生的名“墨痕刀锋”的书刻艺术展在临安市政协书画室展出。窗外是风景秀丽的青山湖。云影天光映入展厅,使一件件作品平添几许飞扬的气韵。各地书画界同仁的祝贺声和赞叹声不断。  许先生的这一艺术展也在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展出。水木清华中,一拨拨热爱艺术的学子徘徊流连。  一  《留痕》是许先生书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许先生说,他对这件作品的创作构想是,体现远古先民对中国文字的创造发明和对记录事物
信用证项下进口押汇业务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虽都有开展,但该业务却因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使得银行无法放开手脚广泛予以开展,原因何在?如何规避风险以促进该项国际金融业务的发
公民财产不可侵犯是近代西方社会的一项基本的宪法原则,在各国的宪法中先后得以确立。宪法上的公民财产权是公民针对国家而享有的一种权利,它具有防御性,人格性,广泛性,聚合性,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