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馆》的文学版本变迁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chunhua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幕话剧《茶馆》是老舍现实主义话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话剧史上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相比于老舍建国后其他的话剧文本,《茶馆》以其深邃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性成为“十七年文学”的经典作品。从《秦氏三兄弟》到《茶馆》初刊本、初版本、剧作选本,老舍在社会主义文艺规范和自我艺术实践之间不断探索,其剧本的版本变迁史,也是作家在新中国文艺话语生产和自我艺术个性、创作诉求中艰难跋涉的“心灵史”。可以说,《茶馆》的创作,得益于“百花时期”相对缓和的政治环境,同时也是老舍从“老北京人”到“人民艺术家”身份的转换中,自我创作调整与磨合的结果。本文主要以“十七年文学”的创作语境和建国后老舍文学观念的转换为背景,全面分析从前文本《秦氏三兄弟》到《茶馆》初刊本、初版本、剧作选本的版本流变过程,通过对《茶馆》创作修改全过程的梳理,探究老舍的历史观和文化观。从《秦氏三兄弟》到《茶馆》初刊本,老舍将前者广阔的社会环境缩小至一个茶馆,以老北京市民群体的生命体验来反映历史的变迁。由于文本正义人物、矛盾斗争的缺失以及松散的戏剧结构,《茶馆》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规范化的历史逻辑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批判。在时代气氛的影响下,老舍在初版本和剧作选本中增加了少量的政治隐喻细节,来寻求文本艺术价值和政治高度的平衡,然而少量细节的增加并不能扭转文本低沉的叙事基调,也无法改变其被批判的命运。《茶馆》初刊本的创作,是老舍回归“旧人旧事”题材的实践。在文本中,老舍不再以新北京的文化立场对文化传统进行全盘否定,而是以旧时代为视角,通过裕泰大茶馆的兴衰再现了现代化国家构建过程中,老北京传统文化在新式政治制度、经济体系、思想文化的全面冲击下逐渐走向边缘化的历史过程。老舍以其独特的历史观和复杂的文化观丰富了《茶馆》的思想内涵,使其区别于同时期大部分的文学作品,表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他文献
对某电厂一台ZGM95G型磨煤机进行开孔改造,动态采集不同工况条件下磨机内部煤样;对所采集的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和磨机内物料循环回路质量平衡计算,得到磨机的循环倍率及各采样点物
为监测大气颗粒物的来源,根据静电吸附原理设计大气颗粒收集装置采集大气颗粒物,通过光学显微放大技术和图像分析方法,得到源颗粒的轮廓分形维数值,结合采样点周边的实际情况
首先简要介绍了传输网络评估的目标和作用,然后分别介绍了传输网络评估系统的组网、网络保护、业务资源、网络ECC通信、网络时钟、备品备件、网络故障和运行环境等评估功能.
就USIM相关的USIM/ME接口一致性测试、Cu接口USAT测试、USIM一致性测试从测试内容、测试依据规范以及测试所需仪表进行了相应介绍.
以硝酸铜、柠檬酸为原料,利用氨水调节pH制备溶胶,将溶胶蒸发干燥得到的干凝胶通过自蔓延法制得金属铜纳米粉体,研究pH在制备溶胶-凝胶过程中对成胶时间的影响,以及pH、自蔓
以普通三氧化二锑为原料,采用高频等离子体为热源,经高温加热和骤冷工艺,得到纳米三氧化二锑粉,对制备的粉体进行化学成分、比表面积、粒径、物相和形貌等测试。结果表明,采
新麦18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C5/新乡3577)F3d1s为母本,新麦9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强筋、高产稳产、矮秆抗倒、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2004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