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三针”对AD海马区胆碱能系统代谢的干预效应研究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lulsww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将通过在保留和切断嗅觉通路情况下,观察A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能力变化、胆碱能系统神经递质活性、受体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揭示“嗅三针”对AD大鼠行为学及病理的改变和对海马区中枢胆碱能系统的调节作用。证实嗅觉通路是“嗅三针”对AD海马区胆碱能系统代谢的干预效应研究的主要途径,阐明“嗅三针”通过嗅觉通路治疗AD的分子机制。   方法:选用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 只):Ⅰ组(对照组):于颅顶如AD造模方法中钻孔注无菌生理盐水后即缝合皮肤,术后4周如嗅神经切断术中颅顶钻孔后即缝合皮肤,再行常规饲养4周后检测相应指标。Ⅱ组(AD模型组):于颅顶如AD 造模方法中钻孔注Aβ-淀粉样肽后即缝合皮肤,术后4周如嗅神经切断术中颅顶钻孔后即缝合皮肤,再行常规饲养4周后检测相应指标。Ⅲ组(嗅神经切断组):于颅顶如AD 造模方法中钻孔注无菌生理盐水后即缝合皮肤,术后4周行嗅神经切断术,再行常规饲养4周后检测相应指标。Ⅳ组(AD模型+嗅神经切断组):于颅顶如AD 造模方法中钻孔注Aβ-淀粉样肽后即缝合皮肤,术后4周行嗅神经切断术,再行常规饲养4周后检测相应指标。Ⅴ组(AD模型+嗅三针组):于颅顶如AD造模方法中钻孔注Aβ-淀粉样肽后即缝合皮肤,术后4周如嗅神经切断术中颅顶钻孔后即缝合皮肤,行“嗅三针”治疗4周后检测相应指标。Ⅵ组(AD模型+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于颅顶如AD 造模方法中钻孔注Aβ-淀粉样肽后即缝合皮肤,术后4周行嗅神经切断术,行“嗅三针”治疗4周后检测相应指标。电针方法:迎香穴向内上方斜刺0.3cm,印堂穴向鼻根部平刺0.3cm;电针参数:1mA 疏密波;正极接印堂穴,负极接一侧迎香穴,疏密波刺激10分钟;负极换接另测迎香穴,疏密波刺激10分钟,1次/日。以上电针处理均在造模成功后第一天进行,5日为一个疗程,休息2天,共进行4个疗程。未行电针治疗组常规饲养至电针疗程结束。   结果:Morris 水迷宫、免疫组化及RT-PCR测试:在保留嗅觉通路的情况下,“嗅三针”治疗后,与Ⅱ组(AD模型组)相比,Ⅴ组(AD模型+嗅三针组)水迷宫潜伏期及游泳总路程皆明显减少,ChAT的活性明显升高,AchE的活性明显降低,Ach的含量明显增高,胆碱能M1受体的含量增高,M1受体mRNA表达也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切断嗅觉通路的情况下,Ⅳ组(AD模型+嗅神经切断组)与Ⅵ组(AD模型+嗅神经切断+嗅三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组(嗅神经切断组)与Ⅳ组(AD模型+嗅神经切断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嗅三针”能够改善模型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证明了嗅觉通路是“嗅三针”对AD海马区胆碱能系统代谢的干预的主要途径。   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发现,“嗅三针”疗法不仅能够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而且也证实了嗅觉通路是“嗅三针”对AD海马区胆碱能系统代谢的干预效应研究的主要途径。部分地阐明了“嗅三针”是通过嗅觉通路治疗AD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