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发的疾病。对2015-2017年3年间天津市滨海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指标进行描述统计,能进一步帮助我们探索2型糖尿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其对其他系统及重要脏器可能存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自我认知情况,促进糖尿病患者疾病教育及社区管理的发展。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运动干预,普及糖尿病疾病知识,来评价运动干预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作用,根据结果进一步评估并调整运动方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最佳运动模式进行探索。方法数据来源于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采用2015年1月-2017年12月天津市滨海新区社区体检数据,纳入滨海新区常驻60岁及以上老年人,剔除重复数据及病史资料不明确者。对2015-2017年3年内纳入研究的对象进行逐年发病率统计;进一步清洗数据后,对3年内纳入研究的对象进行每年的年龄、腰围、BMI、临床实验室指标及生活习惯的横断面描述,并回顾3年内不同指标的变化情况。选取2017年6月-2017年1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就诊的确诊为糖尿病前期的门诊患者。对受试者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及健康教育,并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主要临床实验室指标、身体形态、功能性体适能、内脏脂肪、躯干核心力量及总体幸福感的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15-2017年滨海新区参加体检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8.9%,19.4%和19.5%;70-79岁糖尿病患病率最高。2.2015-2017年滨海新区参加体检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2.7%,53.2%和51.6%;2015年度,70-79岁及80-89岁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在2016、2017年,80-89岁高血压患病率最高。3.在糖尿病患者中,年龄、BMI、腰围、SBP、DBP、FBG、TG、BUN、WBC及NLR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而PLT、HGB水平显著下降。2015-2017年滨海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平均年龄整体呈现逐步高龄化,血压水平升高;腰围、BMI在2017年变化较大。2015年、2016年糖尿病组TC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但2017年低于非糖尿病组。3年内滨海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逐年递增,TC水平逐年下降;TG水平上升在2017年较显著;而临床实验室指标BUN、HGB、WBC、PLT、NLR水平同样存在差异。4.老年糖尿病人群中吸烟、经常及每天饮酒、不锻炼的人数显著低于非糖尿病人群。2015-2017年老年糖尿病患者总体吸烟率、频繁饮酒率逐年显著递增。5.2015-2017年滨海新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高血压患病率明显较高,分别为75.8%,74.5%和73.1%。6.糖尿病前期患者运动干预后,OGTT 2h血糖、空腹及2h胰岛素水平、HOMA-IR、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数目显著下降,其余实验室指标变化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前期患者运动干预后,腰臀比、内脏脂肪切面积显著下降,30s臂屈伸次、30s坐站起立次、2min原地踏步次、6min走水平,最大摄氧量、总体幸福感显著增加,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滨海新区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年龄、体重、BMI、腰围、SBP、DBP、FBG、TG、BUN、WBC及NLR均显著上升,而PLT、HGB水平下降,这些变化可能提示了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或糖尿病所致的多系统损伤;老年糖尿病患者相对更加注重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尚未发展为糖尿病的前期患者提前进行以有氧运动为主,辅以下肢力量及平衡训练的运动干预,可降低餐后血糖,减少体内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增加活动耐力,改善脂肪组织分布,提高了总体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