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鲍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由于海区污染和过度捕捞,导致羊鲍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本研究采用磁珠富集法,开发了9对羊鲍高多态微卫星引物,并应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对海南3个羊鲍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且分析了羊鲍和耳鲍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序列的差异。以期为羊鲍种质资源的良种选育、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磁珠富集法,利用生物素标记的(GT)15、(CT)15混合寡核苷酸探针从羊鲍的基因组DNA的MboI酶切片段中筛选300~900bp的微卫星序列。将洗脱的杂交片段克隆到pMD19-T载体上构建富集微卫星基因组文库,通过PCR筛选检测出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挑取576个克隆检测,取150个片段大小为500~1000bp克隆测序,从中设计了40对引物。以海南英州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引物进行多态性检测,共检测出12对多态引物,其等位基因数为2~5个,多态信息含量为0.153~0.637,观察杂合度为0.0000~0.7857,期望杂合度为0.0734~0.6019。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9对引物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适合进行群体遗传学研究。利用本实验所筛选的9对微卫星引物,对我国海南3个羊鲍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各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和3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羊鲍3个群体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数(A)介于2.7778~3.5556之间,平均为3.2593;平均每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Ae)介于1.8662~2.0512之间,平均为1.9322;多态信息含量(PIC)介于0.4596~0.5434之间,平均为0.4978;观察杂合度在0.3650~0.4259之间,平均为0.3964;期望杂合度在0.4274~0.4779之间,平均为0.4480。群体间遗传距离(D)介于0.0174~0.0256之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178,3个羊鲍群体间遗传分化较小。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结果认为,我国海南羊鲍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野生羊鲍资源受到破坏,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期为羊鲍种质资源鉴定和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聚类分析显示,英州群体与亚龙湾群体先聚为一类,再与安游群体聚为一类。通过PCR扩增、测序羊鲍和耳鲍的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序列。结果表明,羊鲍3个群体间的Cytb片段碱基组成含量较为相似,A+T含量(平均为58.9%)也较为相似,高于G+C含量。羊鲍和耳鲍间碱基组成也较为相似。羊鲍3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7~0.019。羊鲍与耳鲍间的遗传距离为0.113。聚类分析显示,羊鲍和耳鲍聚为两大支,羊鲍三个群体聚为一支,耳鲍聚为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