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提高高中生历史课堂参与度既是对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的践行,又是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完善,同时也符合当代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水平。高中生积极参与历史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更直接体现了他们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参与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长足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对高中生历史课堂参与进行研究一定要寓理论于实践,从教学实践中寻找突破口。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是研究高中生历史课堂参与现状的有效方法。调查结果表明,高中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较为被动,缺乏对历史的兴趣且参与度不高。而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方式、高中生自身的素质、历史课堂氛围以及历史课程评价方式等因素都对高中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有直接影响。提高高中生历史课堂参与度需要遵循广泛性、自觉性、有效性及深入性的原则,以保障策略的全面和高效。为提高高中生的课堂参与度,历史教师要保持高度责任感并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高中生要从自身做起,自觉形成“参与”意识。另外,班主任、学校及有关部门也应积极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应该配合营造轻松、有序的课堂氛围;学校及相关部门应该帮助历史教师构建一种新型的历史课程评价方式。以提高高中生历史课堂参与度为宗旨,以所提策略为依托,《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的教学设计采用“问题教学法”,安排了一系列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得问题的答案,生成历史知识,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