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以信贷业务为主,造成严重依赖存贷差的单一盈利模式。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以及金融脱媒、综合化经营等外部冲击,多元化收入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青睐。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收入来源多样化起步较晚,在产品、投资、渠道等方面仍不成熟,与发达国家银行业差距较大。为研究收入来源多样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及盈利风险的影响,文章以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并将其分为大型、全国性股份制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三大类。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发展与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推动因素进行总结,发现收入结构中非利息收入规模快速扩张,但占比远低于净利息收入,并且存在来源单一、个体间差异较大、与净利息收入正相关等诸多问题。接着,文章从相关理论出发,结合各部分收入的特征,对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文章基于HHI指数的概念构建了一个衡量收入来源多样化程度的综合指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多样化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对于三类样本银行而言,收入来源多样化都有利于其盈利水平的提升,且结果显著,其中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正效应尤为明显。然而,收入来源多样化与三类银行的经营风险(即盈利波动性)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另外,在关于盈利性影响的实证中,发现对于三类上市银行而言,有效的成本控制能够显著提高盈利水平,另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关于盈利波动性的实证结果显示,对于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扩大贷款规模并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有利于实现更平稳的盈利性,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降低盈利波动性,而城市商业银行恰恰相反。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结合当前现状针对收入来源多样化对盈利及盈利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议商业银行在大力推进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同时注意风险控制、实现品牌特色、推行“一站式”客户导向性服务以及有效的成本控制,另外还建议监管部门结合银行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化监管措施。本文在研究收入来源多样化对银行盈利性及盈利风险影响的过程中,主要的创新包括三点:(1)同时研究收入来源多样化对于盈利水平和盈利波动性风险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以全面地考量多元化作用的双面性;(2)将上市银行分为大型、股份制以及城商行三类,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提出相关建议;(3)在选择解释变量时,本文寻求了一个衡量多元化的综合指标,而非单纯的选择非利息收入的种类数或者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