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浓核病毒(Bombyx mori densovirus-1, BmDNV-1)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浓核病毒亚科(Densovirinae),重复病毒属(Iteravirus)。家蚕浓核病毒BmDNV-1是1968年从日本长野县病蚕中分离得到的。家蚕浓核病毒BmDNV-1感染宿主后,主要症状为病蚕软化、中肠的圆筒型细胞呈浓核症,因此对家蚕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家蚕浓核病毒BmDNV-1病毒粒子直径大约20nm,无囊膜,病毒衣壳呈二十面体结构,其基因组为全长5076 bp的线性单链DNA,拥有两个大的重叠基因,5’端为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s)基因,编码两种非结构蛋白质NS1(89.3KDa)和NS2 (56KDa)。其3’端部分有一简单的开放阅读框用于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structural proteins VPs), VP1 (74.9KDa)、VP2 (64.3 KDa)、VP3 (54.9 KDa) VP4 (51.6 KDa)。最大的衣壳蛋白VP1的N-末端独特区基序具有磷脂酶A2活性,该酶活性对于病毒成功进入和感染宿主细胞是必须的,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家蚕浓核病毒BmDNV-1其基因组上有两个启动子,即非结构基因启动子及结构基因启动子。目前对于家蚕浓核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基因的表达,关于编码蛋白质功能和基因表达的调控等方面研究较少,由于缺乏敏感细胞系,家蚕浓核病毒BmDNV-1的转录与翻译机制目前还没报道。本文根据家蚕浓核病毒BmDNV-1的感染性克隆PIN919(GeneBank accession number:AY033435)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了VP基因的独特区vplu,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vp1u和pMal-c2X-vp1u,进行了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为进一步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打下一定基础。同时,本文利用了Bac-to-Bac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成功的表达了BmDNV-1的结构蛋白VPl,并且探究了VPl与VP1-u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BmDNV-1中结构蛋白基因vpl在真核表达时,没有出现VP1u的截短表达。此外,本文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BmDNV-1的结构基因启动子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显示BmDNV-1结构基因启动子(VP-promoter)在Bmn细胞中基本没有活性,在C636细胞中有一定活性,在Ld652、Sf9细胞中有较高的活性,同时通过pGL-VP-promoter-luc+与调控质粒pIZT/V5-His-NS1/ pIZT/V5-His-NS2/pIZT/V5-His-NS共转染后测定其活性发现,NS蛋白会对VP启动子的活性起下调作用。本文为BmDNV-1的结构蛋白VP1的研究及其后期转录分析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