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浓核病毒(BmDNV-1)结构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启动子活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mz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浓核病毒(Bombyx mori densovirus-1, BmDNV-1)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浓核病毒亚科(Densovirinae),重复病毒属(Iteravirus)。家蚕浓核病毒BmDNV-1是1968年从日本长野县病蚕中分离得到的。家蚕浓核病毒BmDNV-1感染宿主后,主要症状为病蚕软化、中肠的圆筒型细胞呈浓核症,因此对家蚕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家蚕浓核病毒BmDNV-1病毒粒子直径大约20nm,无囊膜,病毒衣壳呈二十面体结构,其基因组为全长5076 bp的线性单链DNA,拥有两个大的重叠基因,5’端为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s)基因,编码两种非结构蛋白质NS1(89.3KDa)和NS2 (56KDa)。其3’端部分有一简单的开放阅读框用于编码病毒的结构蛋白(structural proteins VPs), VP1 (74.9KDa)、VP2 (64.3 KDa)、VP3 (54.9 KDa) VP4 (51.6 KDa)。最大的衣壳蛋白VP1的N-末端独特区基序具有磷脂酶A2活性,该酶活性对于病毒成功进入和感染宿主细胞是必须的,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家蚕浓核病毒BmDNV-1其基因组上有两个启动子,即非结构基因启动子及结构基因启动子。目前对于家蚕浓核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基因的表达,关于编码蛋白质功能和基因表达的调控等方面研究较少,由于缺乏敏感细胞系,家蚕浓核病毒BmDNV-1的转录与翻译机制目前还没报道。本文根据家蚕浓核病毒BmDNV-1的感染性克隆PIN919(GeneBank accession number:AY033435)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了VP基因的独特区vplu,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vp1u和pMal-c2X-vp1u,进行了蛋白的诱导表达与纯化,为进一步多克隆抗体的制备打下一定基础。同时,本文利用了Bac-to-Bac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成功的表达了BmDNV-1的结构蛋白VPl,并且探究了VPl与VP1-u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BmDNV-1中结构蛋白基因vpl在真核表达时,没有出现VP1u的截短表达。此外,本文利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对BmDNV-1的结构基因启动子活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显示BmDNV-1结构基因启动子(VP-promoter)在Bmn细胞中基本没有活性,在C636细胞中有一定活性,在Ld652、Sf9细胞中有较高的活性,同时通过pGL-VP-promoter-luc+与调控质粒pIZT/V5-His-NS1/ pIZT/V5-His-NS2/pIZT/V5-His-NS共转染后测定其活性发现,NS蛋白会对VP启动子的活性起下调作用。本文为BmDNV-1的结构蛋白VP1的研究及其后期转录分析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其他文献
非生物胁迫是限制农作物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发掘参与植物胁迫应答反应相关的基因,对于揭示植物的胁迫反应机理和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新的作物抗逆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植物在分子、细胞、生理和生物化学水平上发展出多种机制应对逆境胁迫,其中转录因子作为上游调控基因在植物的胁迫应答途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作为植物转录因子大家族之一,AP2/EREBP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发育、激素、病原反应及非生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Cu(Ⅱ)/AC-Naβ催化剂的甲醇氧化羰化合成DMC催化性能的影响;对Naβ和AC负载的铜基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制备方法、浸渍溶剂、助催化剂、铜负载量等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走高,对失效密封件的修补需求也显著增加。传统维修方法是配件更换和液体硅橡胶涂覆,但这两种施工工艺无法兼顾成本与耗时,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型预硫化的修补用密封硅橡胶以弥补上述两种修补工艺的缺陷,其产业前景可观。本实验以α,ω—二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1500cs)为基胶,以白炭黑与轻质碳酸钙为复合补强填料,配合硫化体系以及其他助剂炼制而成。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比不同种类白炭黑对硅橡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是一种高比强度、高比模量的先进复合材料,以其优越的耐高低温性能,耐腐蚀性能,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良好的X光透光性和生物相容性在航天航空、建筑补强、交通运输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化学药品性能、电绝缘性能以及优异的粘接性能和尺寸稳定性,是CFRP在高技术领域的首选基体树脂。而应用最广泛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由于其合成单体双酚A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