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城乡统筹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123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城市中出现较大的劳动力需求,同时农村中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了大量富余劳动力,这就使得农村和城市两边的劳动供给和需求不对称,加上在城市打工比务农受益高,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向城市转移,并且规模不断加大,由于我国制度与管理体制造成长期城乡分割,这些转移劳动力面临着身份定位上的困境,于是“农民工”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应运而生。农民工一直以来为城市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所做的显著贡献,使其成为产业工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其身份的城乡两重性,与农民工相适应的保障机制一直不完善,致使很多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全面高质量的保障,诸如工作条件差、同工不同酬、社会保险覆盖低、劳动关系不完备、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各种保障及相关问题层出不求,从而使农民工的生活质量下降和幸福感不高。  本文在进行了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民工保障体系的目标,以山东省为例,结合山东省的具体情况,调查研究当前农民工的整体保障状况,最终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农民工保障体系。具体来说,本文分六章,第一章是阐述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整体思路;第二章深入探讨了农民工和城乡统筹的概念内涵,并阐述了与保障相关的理论,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结合山东省的保障状况以及笔者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当前农民工的保障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探讨;第四章是基于在前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给出对农民工城乡统筹保障体系构建的一些建设性意见,明确体系的统筹保障目标及构建原则,从城乡统筹农民工就业服务、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四个方面构建体系,并给出每个体系的构建思路、保障侧重点及功能目标;第五章从政府的责任、农村的发展、社会舆论、农民工自身发展以及企业责任五个方面提出农民工城乡统筹保障体系的实施对策,从政策、法律、制度、经济、社会等方面对农民工的生产生活加以全面保障;最后,第六章是对全文的内容的总结,并对体系的实施予以展望。
其他文献
在教育信息化大环境下,结合TPACK框架理论,对HN省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增强信息技术整合的意识、提高信息化素养、加强信息化教学培训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远程网络通信技术逐渐成为了当前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和方式,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则造成了数据量的指数型上升,这对远程网络通信技术提出了挑战.以
在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和黄金理财产品需求空前高涨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也顺势推出了各种黄金理财业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炒金”需求,与此同时,黄金理财业务为商业银行带
在建立我国资本市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不断扩大上市公司群体和规模的进程中,研究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课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此,理论界对股权结构和企业绩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高效照明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从无到有,实现了快速增长。随着照明产品需求及市场占有率攀升,照明节电的社会经济效益
经济发展的今天,资源消耗已经达到了临界水平。随着资源总量的日益减少,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和措施限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鼓励资源型企业摆脱粗放型生产